2011年07月06日 07:08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陶冶
继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以来,全球特别是欧美银行业经历了艰难的调整与重新洗牌。如今,伴随经济复苏初步企稳,全球银行业似乎也迎来了重生的喜悦。从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出炉的2011年全球千家银行排名中可以看出,不仅越来越多的大银行开始扭亏为盈,全球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也在飞速接近危机前的峰值水平。然而,这样一场看似已然回归的银行业盛宴较之危机以前已出现了质的变化。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7月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新的千家银行排名进一步凸显出后危机时代全球银行业发展东强西弱的格局,而千家银行表面上的整体盈利回归也不能代表全球银行业的全面复元。相比于许多欧美银行在可持续增长方面面临的重重挑战,亚洲银行的成长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整体盈利回归≠全面复元
根据《银行家》杂志提供的数据,经过一年的去杠杆化,去年入选全球千家银行排名的银行总资产增长了6.4%,首次超过100万亿美元大关。利润也大幅上升,2010财年同比增长77%至7090亿美元,仅比2007年危机前的峰值水平少800亿美元。与此同时,包括美国花旗集团、纽约梅隆银行等去年亏损位列全球前25位的银行,今年多数也盈利显著。统计显示,去年入选千家银行排名的银行中,有105家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一系列数字是否在告诉人们,全球银行业已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彻底恢复了元气?
宗良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有三点,首先,上一财年大多数银行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导致比较基数较低;其次,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一枝独秀,一定程度推高了整体利润。如果不含中国银行业在内,2007年1000家大银行的税前利润为7038亿美元,而2010年税前利润为5592亿美元,差距依然高达20.5%。如果只看发达市场的话,差距更明显。△03
美国银行业2007年在千家大银行中盈利为1885亿美元,而今年仅为1144亿美元;欧盟银行业2007年盈利为3742亿美元,今年不足1500亿美元,尚未恢复到一半水平。第三,欧美银行业盈利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得益于量化宽松政策和低融资成本条件下相关交易收入的增长等。实际上,欧美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依然低迷,相关收入增长缓慢,而这点是银行业成功复元的重要标志之一。
“事实上,未来全球银行业的盈利增长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宗良表示。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再度减速,欧债危机有恶化的趋势,国际银行业面临的资产减值压力依然存在。另外,包括中国银行业在内的新兴市场,由于在危机中信贷增长过快,未来不良贷款增长的压力上升,银行盈利增幅将会放慢。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对银行资本的约束更为刚性,国际银行业的增长也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相比较而言,他认为未来全球银行业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新兴市场持续扩大的份额。新兴市场实体经济高增长的态势尚未改变,金融深度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只要抓住新兴市场,盈利增长就有支撑。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深耕新兴市场的国际大银行在危机前后都明显好于其他欧美银行。
欧美银行业长期增长堪忧
从最新排名中可以看出,尽管像花旗、瑞银等欧美部分最大型银行过去一年扭亏为盈的光环相当耀眼,但如果将视线扩展至整个欧美银行业,这幅画面看起来就不那么令人赏心悦目了。
事实上,许多曾经面临沉重不良抵押贷款减记负担的美国地区银行,目前仍位列最大亏损的25家银行之列,其中有5家损失超过各自总资本的40%,其进一步整合甚至倒闭的可能性仍很大。相比之下,欧洲的情况可能更糟糕。《银行家》公布的数据显示,千家银行总资产缩水最多的10家银行中,有9家来自欧洲,其中有7家来自欧元区。与此同时,英国银行的一级资本与资产总量双双下降。在全球最大的25家银行中,除重点布局亚洲的汇丰控股外,其它所有英国和欧元区银行的排名均有下降,兴业银行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甚至滑出前25位的排名。此外,德、英、意三国上榜银行的利润在千家银行总利润中占比收缩超过一半,资产占比同样大幅减少。
宗良认为,透过上述悲观数据,可以预期未来欧美银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依然令人堪忧,这是因为:首先,危机前欧美银行业高盈利在相当大程度上来自过度杠杆化和过度衍生交易,危机后监管约束强化,这些业务的盈利将长期受到影响;其次,欧美国家在危机后的经济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降低,银行业务的增长不可避免地缺乏基本面的支持;第三,危机后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浮出水面,而欧美银行业持有大量的相关国债资产(比如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国债相关的资产),这就意味着这些银行需进行额外的资产拨备和减记,从而制约其盈利增长;最后,欧美国家还将面临日益强大的新兴市场银行业的竞争,市场份额可能会有所收缩。
亚太银行彰显卓越成长性
相比于欧美银行业的整体疲态,亚太银行业正显示出更为持续而顽强的成长力。根据《银行家》的数据,2010财年银行总资产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4个来自亚太地区,超过任何其它地区。这其中,中国表现尤为抢眼。在2010年排名中入选千家银行的中国各银行总资产增长了44%。继去年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入选全球前10大银行之后,今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又双双跻身前10,分列第8位和第9位。而在去年8月刚刚完成初次募股的中国农业银行亦紧步相跟,位次已由去年的排名第28位跃升到目前的第14位。
宗良认为,亚太地区银行业表现出很强的成长性,与经济金融环境有密切关系。在金融危机前的10多年中,亚洲经济的增长率是全球最高的,危机中更是一枝独秀,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进一步上升,银行业资产与信贷增长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与此同时,亚洲银行业的监管水平在不断提高,金融改革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在不断深化,这都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亚洲人口还是全球最为集中的地区,随着财富的快速增长,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金融需求快速增长,亚洲银行业抓住机遇,实现了1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
他预计,未来10年,亚洲仍将是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将会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与此同时,亚洲的金融深化将会进一步发展,金融规模和市场容量将会与欧美比肩,发展机遇巨大。其中,中国、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更将成为亚洲银行业发展的核心市场,深耕于这些地区的银行巨头将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国的五大银行将会继续居于国际银行业的榜单前列。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