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6日 14: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7月5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三年北京猪肉价格的最高纪录。中新社发张宇摄
中新网7月6日电(财经频道秦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7月4日的数据显示,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而商务部公布最新商务预报也表明,6月20日至26日,全国猪肉价格上涨4.5%。这是该监测数据连续第十周上涨,并且累计涨幅已超过两成。实际上从5月初开始,全国猪肉价格就呈井喷式上涨。有专家指出,猪肉价格这样大范围波动的现象,其实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存在,目前供应量过小是本轮上涨的根本原因,肉价已近峰值,预计不久就会回落。
疫情是猪肉价格疯涨的直接原因
据商务部的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走势图显示,6月24日全国鲜猪肉价格已达到24.68元的历史高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7月4日的猪肉均价更是达到24.95元/公斤。如此“疯狂”的上涨何时见顶,原因何在?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在座客央视《对手》节目时表示:目前的猪肉价格已是历史最高点,推动价格上调的因素已然不足,很难再涨。他认为,这次涨价形成的条件是历史上很罕见的。一方面存栏量下降导致供需短缺,另一方面作为猪饲料的玉米等价格上涨,提高了养猪成本。
据记者调查了解,养猪市场有“大小年”之分。业内人士表示:生猪市场每3年就会经历一轮波动,这里面有规律可循,但是难以把握,而一年中的也有旺季淡季之分。统计数据显示,每年1月份后,猪肉价格一般开始下降,到6月份左右到达价格底部,随后再慢慢回升。
由于去年近半年的连续亏损,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这个行业。再加上去年猪病较为严重,成活率较低,因此生猪存栏量一直在下降。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春节,养猪市场又遭历史上罕见的仔猪腹泻疾病的席卷,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仔猪在5、6月份异常紧缺的局面,加之玉米价格、人力费用等方面的花销增长,成本因素也成为推动猪肉价格飙升的动力之一。
冯永辉说:“在价格的形成里面主要还是供需缺口,而不是成本。生猪市场大部分是以供应来定价格。供给的缺口原本就非常大,此时再发生非常严重流行性腹泻相当于釜底抽薪,对仔猪的存活率影响非常大。”
他认为,这种因仔猪不足产生的影响是短期的,大概4个月左右。目前流行性腹泻疾病已过,尽管今年的供需从整体上来看依然短缺,但仔猪的存活率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口。因而今年的猪肉价格已基本见顶,近期有可能小幅回落,但总体来说今年猪肉价格将会保持高位。
业内人士普遍希望政府暂时不要干预
每遇价格剧烈波动,人们通常会希望政府进行政策干预,稳定物价。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一举措无疑是利民之举。但业内人士则普遍希望政府暂时不要出台政策干预市场。
乍听之下,这是既得利益者希望保持高涨的价格狠捞一笔。而实际上,这些最应该希望卖高价的人,却更希望猪肉价格能保持平稳。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滞后,70%以上为小规模分散养殖,规模化养殖程度低,信息渠道缺乏,使中小养殖者市场预测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因而“大跌之后必大涨,大涨之后必大跌”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事实。
以2008年为例,上半年猪肉价格暴涨,有关部门便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平抑价格。调控成效十分显著,其结果便是使很多其它行业投资养猪以获取政策奖励。迅速扩张的产能致使之后猪价回落,生猪养殖严重亏损,此时大量投资者以及部分散户逃离市场,从而为新一轮猪肉价格暴涨埋下伏笔。
对此,北大“猪肉大王”、广东天地食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生在参加节目时表示:市场是对冲的,所有调节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来完成,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政府用政策手段干预市场价格波动,那只会好心办错事,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不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而仅仅通过政策手段干预,其结果只能使是暂时稳定了猪肉市场,但最终损害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而中小养殖者更是承受不起这样的猛烈冲击。
(责任编辑:马常艳)
7月5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三年北京猪肉价格的最高纪录。中新社发张宇摄
对此,一些学者则发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秉龙就认为,现在的市场经济绝对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由于市场信息的失灵、不准,养殖户的判断失误造成了价格的波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的干预。他说:“政府现在没有做好,并不意味着政府不该做。”
李秉龙同时强调:政府有责任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但政府的介入也要注意时机、方法。他表示:政府不应直接提供补贴,其责任应是提供公共服务,一方面应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疫病的防治力度。
规模化养殖成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人士几乎一致认为:规模化养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家称,规模化养殖优势在于其能通过科学饲养管理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减少生产成本,稳定收益,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及抗风险能力,对稳定猪肉市场、平抑猪肉价格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参加《对手》节目录制时就表示:要使价格波动尽可能小,就要改变市场结构,而最重要的改变途径就是发展这种规模化的养殖,只有这样,作为企业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才会提高,所以整体上看,通过规模化养猪能够改变现在的这种自发性的市场结构,从而促使价格稳定下来。
规模化猪场一般分为三类:年出栏10000头以上商品肉猪的为大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3000—5000头商品肉猪的为中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3 000头以下的为小型规模化猪场,而现阶段农村适度规模养猪一般属小型猪场。
实际上,在规模化的定义上,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冯永辉说:“农业部的数字衡量规模化是年储量50头,这一标准太低了。”
中国的人口密度大、养殖场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有限,因而不能效仿美国式的超大规模养猪场,否则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疫病的防治都会面临巨大挑战。专家认为,适度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养猪企业的最佳手段,而这一“度”具体为多少是今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李秉龙表示:所谓规模化就是适度规模经营,就是所有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以求经营效益最大化,在规模经营这样基础之上,继续实现产业化和信息化,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猪肉的价格变得比较平稳。
规模化养猪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养猪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保护散养农户利益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之间找到平衡点,恐怕才是今后猪肉市场保持稳定供应的关键。
名词解释
种猪:是指品种优良且专用于给多个母猪交配并使其下仔的猪。
生猪:即活着的猪,是除种猪外的对未宰杀的家猪的统称。
仔猪:即刚出生的小猪。
出栏:猪长到屠宰重量即为出栏。
存栏量:指处于饲养过程的猪的数量。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