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02:1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7月6日,在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央行突然宣布加息。
这是一次迟到的加息,同时是一次犹豫的加息。此次加息,并不能说明央行试图通过连续的加息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恰恰相反,是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反映。我们将为目前犹豫的加息付出代价。
此次加息,说明宏观经济数据对下半年经济已有明确预期。
首先,今年年中CPI处于高位,将达到6%,下半年通胀压力仍然高企不下,不过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名义CPI将有所下降,今年年中CPI处于全年最高位,央行此次加息就是对通胀压力的回应。
其次,从5月前后开始,我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尤其是其中的细分指标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下挫,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趋于稳定,让有关方面产生通胀压力下降需要保增长的强烈预期。
第三,在经济转型期,对通胀忍受度已大幅上升。目前,我国在新兴经济体中经济增速最高而通胀压力最低。有越来越多的人指出,在GDP增速高达9%的背景下,中国又要发展全民社保,5%的CPI并非不可接受,在CPI上胶柱鼓瑟将影响中国经济转型的进度。中国经济转型必然要忍受高通胀的洗礼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可以继续肯定的是,央行绝对不会大幅加息,而是以数量型调控的方式争取收放自如的境界。
今后我们将面对的是,央行温柔的加息举措,暴风骤雨般的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与央票发行。其实质是对负利率高通胀的容忍,我们正在选择的路径,是以高增长与高通胀强行建立全民社保体系,建立内需社会。
高通胀并不必然带来内需社会,对CPI的容忍也不必然带来全民富裕,一切取决于基本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而一向站在舞台中心的货币,在财富分配体制上无能为力。惟一明确的是,过多的流动性会让中国提前进入虚拟社会,而严重的通胀会带来财富的掠夺,政府从前门给予工薪阶层的保障,通过后门的通胀被拿走了。
任何恶性通胀都将带来灾难。以转型成功的国家论,二战后的德国实行严厉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并最终让坚实的马克成为欧元的基础;而在日本上世纪国民财富倍增计划前后,出现了一轮通胀,通过经济转型与富民政策得到了克服,但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波与汇率异动并行的通胀,却摧毁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根基,二十多年未能恢复。南美的贫富差距与腐败,让一切转型的努力消亡,这无关货币,而有关社会路径选择,货币不过是社会力量的体现。
此次央行加息25个基点,在效果上对存款的影响大于对贷款的影响,本质上实行的是不对称加息,存款利率上升吸引资金回流至患上了饥渴症的银行,而贷款基本不动,是为了保证中国潜在的地方债务危机不再继续恶化。预计央行年内还可能加息一次,但加息到此终止,两次加息后银行的长期存款利率摆脱负利率,这对于最保守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会将资金放入银行由银行代替理财。
加息对市场的影响集中于心理层面,市场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但很快会消失。房地产的单独加息由来已久,目前仍然投资房地产的人现金充裕,不会在乎利率上升区区25个基点,而现金能量不足的投资者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观望者。而对于证券市场而言,一切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投资者对于此次加息的解读将较为乐观,对证券市场而言,真正的冲击来自于套现者,来自于一级市场的寄生者,来自于低效公司源源不绝的再融资。
通胀必然带来经济转型,如此荒谬而乐观的理解,让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了理论依据,而在其他基本制度没有根本改革的情况下,我们将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债务危机的源泉,是贫富差距的放大器。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代价巨大。
希望央行加息是对货币纪律的强调,而不是温柔政策之前的恫吓预演。
相关工具:
房贷计算器(商贷、公积金贷款、组合贷款)
提前还款计算器(等额本息、等额本金)
利率调整影响(等额本金、等额本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