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02:2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基金在询价阶段报价远高于发行价,却在决定是否买入时选择遁形。这样,就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推高了新股发行价格。这是日前发行的塞轮股份在网下发行数据中展示的细节。今年以来在上证所上市的23只新股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一方面是打新频遭被套,另一方面,不少基金公司又不断给出新股高的报价,主承销商与基金公司之间又存在何等“猫腻”?种种疑虑丛生,也就使得在高报价之后悄然离场的基金行为更值得质疑。
6月30日上市交易的塞轮股份(601058,收盘价11.70元)网下发行价为6.88元。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初始询价阶段报价高于发行价的博时、诺安等基金公司,并没有最终获配。相反,报价保守的工银瑞信、中银和富国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却纷纷获配。
基金高调打新 低调离场
塞轮股份的网下发行结果显示,在初始询价阶段,共有49家询价对象管理的81个配售对象参与了初步报价。其中包括易方达、长盛、华富和鹏华等21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多数基金公司报价在6元/股上下,相比之下比较保守。
诸多机构中,喊价最高的中金公司管理的全国社保基金四一零组合,报价9元/股。博时第三产业成长和诺安平衡,分别报价7元/股和8元/股,几乎是参与初始报价中最 “激进”的基金公司。
按照上证所新股发行规定,初始报价只要高出发行价格区间下限,即可作为“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从而进入认购阶段,缴齐申购款,并再度提交申购数量及申购价格。
初始报价结束后,最终发行价格区间锁定在6元/股~6.88元/股,博时和诺安2家基金公司产品提供了有效报价,并且及时缴纳了申购款项。
令人意外的是,发行结果显示,两只基金均因为在提交申购价格时,低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6.88元/股,从而未能获配股份。
看来,博时和诺安基金在初始询价阶段给出激进报价最终并没有“兑现”,而是在申购时从激进派突然转变成保守派。
除此之外,在初始询价阶段给出最高报价9元/股的全国社保四一零组合,也在随后的认购阶段悄然离场。
北京某券商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从机构申购的热情来看,最终发行价确定为6.88元/股似乎水到渠成,博时、诺安等基金公司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前后报价不一很有可能是进入申购阶段后,通过申购价格故意低于发行价格从而退出。
“保守派”被迫接招
与博时、诺安等基金公司情况恰恰相反,在初始询价阶段给出报价较为保守的富国、工银和中银等3家基金公司旗下9只基金,却意外全部出现在塞轮股份网下发行获配单中。
数据显示,工银瑞信旗下增强收益、信用添利和工银瑞信双利,以及中银旗下中国精选、稳健增利和稳健双利等6只基金,初始询价阶段给出的报价均是6元/股,恰好进入发行区间底线,进入申购阶段。富国天成、富国天丰和富国汇利等基金给出的报价也要低于最终6.88元/股的发行价。
按照上证所相关流程,工银瑞信、富国和中银旗下基金,在申购阶段均将申购价格提高到了发行区间6元/股~6.88元/股的上限——6.88元/股。
同时,工银瑞信在将申购价格从6元/股提高到6.88元/股的同时,申购数量也从900万股增加到1800万股;富国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提高申购价格的同时,3只基金的申购数量由2080万股缩减到800万股。
富国基金的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在打新股过程中提高报价,是“按照上证所的操作流程”进行。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一些基金公司的规定,基金经理最多只能报研究员给出的估值价格区间上限。如果必须提高申购价格,则会在申购数量上做出一些调整。
“按照惯例,如果基金公司希望获配相应的新股,如果申购机构较多,较为理智的是在申购阶段给出发行价格区间的上限。这也就可以解释工银瑞信、中银和富国等基金公司的这种操作。”上述券商人士介绍。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在有效询价机构数量上有所规定,在制定价格区间时,主承销商不得不考虑到初步询价情况。“初步询价阶段给出的报价高,可以拉高新股的发行价格区间,但给报价较为保守的机构带来较大的压力。”
基金或充当“帮忙机构”
在其他基金高价打新后 “放空炮”的案例中,东材科技(601208,收盘价23.47元)的网下发行中,初始询价后发行区间制定为18元/股~20元/股,而初始报价达到21元/股的鹏华丰润、鹏华信用增利和鹏华丰收债等三只基金,以及报价20元/股的中海稳健收益等,均因为申购价格低于20元/股的发行价,而导致最终未能获配。
统计数据显示,最终获配的16只基金中,有7只在询价阶段给出的报价只有18元/股。
而在5月30日上市的九牧王(601566,收盘价21.09元)网下发行过程中,最终获配的15家基金中,仅中海旗下一只基金在询价阶段报价高于发行价22元/股。
北京某基金经理透露,“如果初始询价给得太低,个别主承销商会主动游说部分机构投资者提高报价,以保证在提高价格区间的同时,将‘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做的好看一些。如果要获得配股,其他报价保守的机构不得不在主承销商制定的价格区间内进行‘顶格’报价。”
“如果申购价格不是主承销商制定价格区间的最大值,则很难获配。”上述人士指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即使在今年上半年的弱市情况下,23只上证所上市的次新股中,最终发行价为价格区间上限的有16只,占到大多数。
据深圳某资深基金人士透露,由于基金公司和券商之间涉及到基金分仓、机构研究报告、席位和交易费等多种联系,所以很难排除基金帮忙叫高发行价,帮助相关券商做好承销业务的动机。
上述人士指出,虽然在第一轮询价时,买方机构可以通过压低报价从而影响发行价格区间的制定,不过主承销商只要找几家帮忙资金造势即可拉高;价格区间制定后,询价机构只有报高价才能获得配售,而参与造势的帮忙资金如果不想获配只需要降低申购价格,就可以安全平稳的离场。
上述受访基金经理建议,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应该适当控制网下中签率。例如监管机构将网下中签率强制规定在一个区间之内;禁止承销商在询价截止前看到实时报价,以防止对询价对象进行干扰。
询价解读
询价阶段很“关键”主承销商提前“沟通”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一些基金的“激进”报价导致主承销商可以顺理成章的抬高发行区间,在新股申购阶段,这些高报价机构一旦转身离开,则增加了其它机构的打新成本。
由于申购阶段的报价将确定新股价格区间,所以这段时间的报价非常“关键”。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主承销商会在询价阶段不断组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推介活动,甚至通过电话暗示新股发行的大致价格区间。
以日前上市的蓝科高新(601798,收盘价14.85元)为例,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报价13元/股,这也是获配机构中唯一报价超过12元/股的基金。同期,南方基金报价则低至5.6元/股,东方基金报价8元/股,因为低于制定的发行区间10元/股~11元/股,均被排除在获配之外。
巧合的是,几乎所有报价在10元/股到11元/股的基金,均在申购报价中,将报价提高至11元/股,从而获得配股;相反,华夏债券虽然实施阶梯报价,而且最高报价10.5元/股,尚在有效询价范围之内,不过依然在第二轮询价中报价低于11元/股发行价放弃配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即使是长江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旗下自营账户或理财产品,给予蓝光高科的报价也不过7元~8元/股,与同行主承销商给出的11.11元~15.90元/股的估值区间依然相差很远。
北京某基金研究员指出,南方基金和光大保德信基金的报价相差1.6倍之多,不单单反映出的是基金公司研究员给出的估值水平差距,“也可能有主承销私下沟通的功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