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西湖六个不有效期两千年 经济上已进入良性循环

2011年07月07日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西湖申遗办主任王水法接受钱报视频“微访谈”

  西湖游客量增长率预计不超过20%;西湖虽然免费,保护和管理的资金一定不会缺位……昨天,杭州市委副秘书长、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西湖申遗办主任王水法接受钱江晚报视频“微访谈”,妙语如珠。

  这是西湖申遗成功后,王水法首次接受新闻媒体独家专访。读者可点击http://bbs.qjwb.com.cn/html/stopic/149.html,收看视频。

  巴黎回眸:

  那一刹那的男儿泪

  钱报微访谈:西湖申遗成功是在6月24日,巴黎傍晚,杭州子夜。当宣布结果后,我发现王书记接到一个电话,就悄悄躲到角落大哭了一场。请问王书记,当时是谁给您打了那个电话?

  王水法:要更正一下,不是大哭一场,而是热泪盈眶。一半是激动,一半是感动。因为西湖申遗是杭州人民的世纪之梦,这次终于梦圆,肯定非常激动。当时,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文局)的同事打电话过来说,所有工作人员都围坐在网络边等待申遗消息。申遗成功后,新华网第一时间发了消息,大家看到后非常非常兴奋,给我打电话庆祝。我们不仅仅是在巴黎的30多人的小分队在作战,而是杭州800万人民在共同作战,大家彻夜不眠等待消息,因此我非常非常感动。

  钱报微访谈:回杭州后,很多人告诉我,24日当晚西湖亮灯,您知道吗?

  王水法:这是我们去巴黎前就定下来的创意。灯必须打开,要亮灯,昭示西湖一片光明。大家还曾提议放烟火,但是这个市里有规定,只能在特定时候放烟火,我们不能带头破坏这个规定。

  钱报微访谈:此次在巴黎,您遇到最艰难的一道坎,是什么?

  王水法:因为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如何用文本和语言打动西方专家,这是最难的一点。

  开始时,有个叫Yoga的顾问,他是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技术人员。他看了西湖后,觉得像这样的湖在欧洲太多了,要申报世界遗产还是不够的。我们告诉他,西湖主要打的是文化牌,我们申请的是文化遗产。我们给他介绍西湖十景,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与世界上所有的生态湖相比,西湖是有文化的;与所有以人文著称的湖相比,西湖是最漂亮的。西湖就像大家闺秀,非常漂亮,非常有内涵,凤毛麟角。

  最终,专家们都被西湖折服。

   “六个不”的承诺年限:

  两千年

  钱报微访谈:和我国其它的世界遗产相比,西湖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是一处和城市人民零距离的遗产,在杭州城里拐几个弯,很快就能走到西湖边。这种无缝连接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更在于文化氛围上。如此城湖相依,要做到杭州市政府承诺的“六个不”更加艰难(“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我们的“六个不”有年限吗?是10年、20年还是100年?

  王水法:西湖一千年来与城市保持着唇齿相依的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杭州最大的特点就是“园中城”,西湖就相当于城市的客厅。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建筑的冲击力,而在于公共空间的吸引力。所以这样的公共空间非常有吸引力,老百姓一出门便来到了西湖,客厅不会拒绝主人,市民就是主人。这样也给我们的保护带来了新的命题:如何让老百姓共享文明,同时又得到适当的保护。这是一对矛盾,也是西湖历届管理者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保护它再活两千年是一种目标、口号、意愿,是一个虚的时间。但是我们要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一个一个的举动来保护这座有几千年历史的湖,让它再活两千年。

   游客分流:西湖不少景点,冷热不均

  钱报微访谈:福建土楼2008年申遗成功,2009年春节游客增长10倍。西湖申遗成功后,可以预计观光旅游的国内外人群也将倍数增长。杭州将如何应对骤增的交通压力,如何提高西湖文化遗产的管理能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双赢?西湖的最大游客容量是多少?听闻今后可能对团队游客有数量控制,将如何控制?有没有初步的想法或草案?

  王水法:西湖和土楼各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土楼原来去的人不多,基数小,在申遗成功后去的人数是爆发式增长。但西湖不同,在中国人的心里,西湖一直是一个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目前西湖景区年游客量3000万人次,境外游客只占到十分之一。申遗成功后,境外游客数量即使成倍增长,基于总游客量的大基数,总涨幅预计不会很大,可能不超过20%。

  提到容量,3000万游客量平均到每天,差不多是8万人,放在一个60平方公里大的地方,可以说是人烟稀少——小小的太子湾公园最多一天就有10万游客。所以西湖不存在限客,只有分流。这主要是解决一个空间与时间结构性的矛盾问题,时间上是重点关注黄金周等节假日,空间主要是冷门与热门景点如何均衡发展。

  我们现在已经做出了措施,比如人流少的景点,做出它的特点,吸引游客。

  我们也尝试与旅行社实时沟通。比如明后几天西湖游客可能比较多,就和旅行社商量,少发一点旅游团。这点上我们杭州有相关旅游联盟与协会,会进行统筹安排。

  此外,请大家关注一个改变——杭州原本说是旅游城市,现在已经变成了城市旅游。这个变化最关键的在于,城市作为一个产品,可以合理地避峰,西湖游客高峰时,可以疏导去别的地方,去千岛湖、青山湖等等。

  我们要让游客们在宽松的环境下领略世界遗产,同时又不超过文化遗产的承受极限。

  西湖保护算大账:西湖遗产,经济上已进入良性循环

  钱报微访谈:从2002年到2007年,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用于保护西湖的资金总计已经增长到了85.7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3亿美元)。其中71.4%来自中央和省,并且这种财政规模将维持下去。西湖景区维护管理的成本每年每平方米有多高?比城区高出多少?如何让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可持续发展下去?

  王水法:西湖申遗成功后,有很多媒体问我花了多少钱?我们的投资分两部分:保护性和功能性。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杭州政府都投钱保护西湖,客观上为申遗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投资,不可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这些钱不是为申遗,而是为老百姓修建“客厅”,比如清淤、道路修复等工作。

  而管理成本增加也有原因。比如原来公园是开门8个小时的,现在门票免费,保安要24小时巡逻,成本就上升了;比如绿地面积十年中扩大了100万平方米,养护成本就高了。

  还有对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比如口香糖,都要用铁铲子铲掉,因为我们要像对自家客厅那样对待西湖。所以我们叫网格化的管理,阵地式作战,我们采取服务外包,养事不养人,公平公正地招聘服务公司,只有做得最好,花钱最少的公司才能中标。

  从根本上来说,西湖保护算大账。西湖虽然免费,杭州总体旅游收入有大幅提高,因此财政能保障保护西湖和管理西湖的资金,保证清洁工、保安员的薪水到位。西湖遗产在经济上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