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08: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青岛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以其卓越的品质成为中国民族品牌的瑰宝而蜚声国内外。
青岛啤酒是我国啤酒文化史上一本活的教科书,它所涵括的百年厂区、企业文化、营销服务等,已成为一笔珍贵的人文遗产。毫无疑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已成为展现我国民族工业形象的丰碑,成为品牌企业亮丽的聚焦点,成为工业旅游中最能吸引人们的观光景点。
青岛啤酒博物馆作为发展工业旅游的成功范例,给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带来了众多启示:
启示之一,实现区域和城市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的全面转型,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也是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选择制造服务型产业发展模式,使制造与服务里的多种元素结合重构后,成为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元素。建立青岛啤酒博物馆,开展工业旅游,就是制造服务型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科学的操作方式。
启示之二,现代制造业同文化产业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在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价值的源泉已发生微妙变化,创意已经成为利润的源泉之一。青岛啤酒博物馆越来越多地展现着无限创意的内涵,它告诉我们:以前,有形价值的创造带动着经济的发展;而如今,无形价值的创造主导并支配了制造业的运行,现代制造业进入了一个靠智慧创造价值的时代。未来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来自于人的智力与文化能量,只有如此才能打破粗放式、同质化的发展模式,通过文化创意实现价值再造。青岛啤酒博物馆正在逐步成为产业创意萌发的源泉、智慧凝聚的平台、科技创新的“慧谷”。
启示之三,现代工业经济已同旅游、文化等产业相互交融、齐驱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旅游产业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新的商品经济形态,最大的推动力在于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群”,并由“群”的凝聚而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流。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显示,区域或城市竞争力强弱的第一标志是,能否形成越来越密集的“人流、物流和商流”,其中“人流”列居首位。吸引“人流”有多种因素,但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为区域或城市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流”支撑。
青岛是最早开展包括青啤集团等企业为空间主体的工业旅游城市,在旅游旺季,青岛啤酒博物馆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呈现爆满的景象,赢得国内外游客的高度赞誉。从未来发展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青岛,包括青岛啤酒博物馆等工业旅游项目还需要在“文化”这两个字上做足文章,在“休闲”这两个字上增强“功夫”。通过加大综合开发利用既有的、已经形成具有中国和世界震撼力的、同“奥帆之都”紧密相连的“大文化”设施;再继续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均衡的企业“大文化”设施;创造一个具有“企业特色、中国风格、东方气魄”的“大文化”环境,从根本上摆脱以参观为主导的单纯工业游的格局,向世界展示青岛繁荣文明的工业旅游崭新形象,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城市工业休闲旅游的魅力。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