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出深山 安居乐业得发展

2011年07月07日 08: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提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西部省区的宁夏提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目标,决定投资105亿元,启动宁夏“十二五”最大的民生工程——西海固生态移民工程,下决心解决西海固地区35万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说,要把生态移民这项民生工程干漂亮,把西海固地区的穷根彻底拔掉,让35万贫困群众彻底摆脱生存困境,让全区人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出深山安居乐业得发展

  安振兴办起了乡里第一家水泥预制件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本报记者 许凌摄

  采样时间: 2011年5月下旬采样地点: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扬黄村

  ○背景链接○

  西海固地区包括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8个县(区),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边远贫瘠。自2000年以来,宁夏总计投资、筹资8.12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51处,小型泉水改造工程984处,建水窖9.6万眼,解决了南部山区农村11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2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快请进!真是不好意思,你看,我这个院子里有点下不去脚了。”安振兴从装饰讲究的六间砖瓦房里迎出来,热情地招呼着记者一行。安振兴,今年41岁,西海固彭阳县冯庄乡小园村人,1998年3月全家移居至红寺堡。

  只见这3亩见方的院落里,东风卡车、三菱越野、平板车和一辆本田轿车依次排开,冷拔丝预制板铺地的院子堆放着几十垛的农建脊瓦,尤其是左院角轰轰作响与自来水管相接的搅拌机最为显眼。一个脊瓦厂,80头牛,如今安振兴也算是家大业大。要谈的话题似乎很多,安振兴一再说:“水呀,搬迁到这里就有了水,没有水一切无从谈起。”

  “按理说,我这个年龄不该总回想往事,可不知为什么,儿时的日子我总是挥之不去。”安振兴说。

  “小时候,西海固给我的印象是喝水难。我家是个大家庭,老少八口人。我们家四个娃子,我是长子,拉水的重担自然落给我。9岁时,我一米多高,上下学四里路,放学后把书包放下,第一个任务就是赶着毛驴去拉水。啥时能喝上水呢?1998年,自治区政府下大决心,要解决饮水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小园村整体搬迁到吴忠地区的红寺堡。全村我第一个报名。1998年春,我来到红寺堡,开始了新生活。2005年,自来水管接到我家院子里。”

  “来水那天是个下午。只见从一个粗粗的黑管子里突然流出白花花的泉水,我们夫妻两个激动得把水龙头拧开,闭上;再拧开,再闭上……”安振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有了水,安振兴琢磨着办厂。盖房子少不了房顶脊瓦,这一建筑材料生产成本低,需求量大。于是,在乡政府支持下,2006年安振兴贷款几万元钱,办起了水泥预制件厂。第一年,竟赚了8000元。随着从西海固移居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多,厂子也越办越大。2010年底一算账,吓了安振兴一跳,纯利润竟达30万元。

  有了钱,安振兴也扩大规模。去年开始养了80头肉牛。家里聘了两个畜牧师和十几个农工,早晚喂牛,白天在工厂加工建筑脊瓦,每个人月工资三五千不等。

  有水的日子,幸福!用安振兴的话说就是:“我这么个穷娃子,如今竟能发展成为一个年收入几十万的小老板!”

  □对话解读

  记者:安振兴是个水情结深重的人。当年因缺水而困,移民搬迁至红寺堡,依水而富。他生活经历的过去和今天,应该是西海固贫困群众的缩影。

  王岩森(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我国水资源短缺,西部地区更为贫乏,据统计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且饮水不安全。就宁夏来说,这个典型大陆性气候的西部省区,年降水量289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250毫米,且地下水质量差,高氟水、苦咸水分布广泛。宁夏总人口605万,有22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南部八县西海固地区占72%。

  杨莼葆(吴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联合国调查组的专家多次指出,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关键是没有水,有水也存在安全隐患。那么红寺堡区的自然环境又是如何呢?红寺堡区地质地貌由缓坡丘陵、风沙地、洪积平原和河谷平原构成,是宁夏山区与川区的过渡带,这里黄河干流年径流量325亿立方米,另外还有苦水河、甜水河,年径流量0.146亿立方米。总之,红寺堡区具备富水的储水构造,适宜移民生产生活。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