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05:11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牛娟娟
专家表示,外债余额规模持续上升主要与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向好、进出口贸易恢复有关;同时,外债规模上升也受外围市场利率普遍较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等因素影响。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859.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此规模较2010年末的5489.38亿美元有逾370亿美元的增幅。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外债余额延续了2009年以及2010年以来的增长态势。分析人士指出,外债余额规模持续上升主要与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向好、进出口贸易恢复有关;同时,外债规模上升也受外围市场利率普遍较低、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等因素影响。
自2008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到4419.52亿美元的历史高规模后,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我国外债规模一度出现大幅下降。2009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企业间贸易融资开始活跃,外债余额增长开始持续。2010年3月末至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从4432.36亿美元增至5138.10亿美元,继而达到9月末5464.49亿美元规模。其中,二季度增加约为705亿美元,三季度增加约为326亿美元,两个季度外债余额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去年第四季度,在外汇资金较为充足、外汇贷款有所增加从而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企业向外融资需求这一因素影响下,外债余额仅增加了20多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外债余额增长规模与去年年中水平基本持平,也与当前经济运行、企业贸易和融资活动的发展态势相吻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从此次数据看,短期外债持续增长态势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09年9月末中国短期外债余额为2219.7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7.39%,2010年9月末这一数字升至67.61%。2010年末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比例已上升至68.44%。本次数据显示,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116.5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0.25%,短期外债占比连续攀升。对于短期外债占比的进一步增加,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国际上的短期债利率普遍较低,企业更倾向于持有短期外债减少利息支出,从而降低偿还风险。加之短债灵活性更为突出,可以较好规避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企业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短期外债占比持续上升,不排除市场会担忧套利资金持续涌入。但从短期外债构成看,与贸易相关的信贷占主要部分。此次数据显示,3月末,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余额为3114.5亿美元,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6%,其中贸易信贷占53%,贸易融资占23%。外汇局也就此表示,由于与贸易有关的信贷是以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为背景的,所有的对外支付均通过贸易项下完成,不构成额外的支付,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上符合,因此这部分短期外债占比上升不会影响我国外债安全。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投机资金披着贸易的外衣流入、流出,如以经常项下预收账款或预付货款的方式从正常贸易渠道进出等。所以,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的管理显得尤为关键。”上述工行人士表示。我们也注意到,为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入风险,外汇局此前也发布通知要求,在2010年核定境内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2011年度境内机构短期外债指标规模,并适度调减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规模较大银行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管理。
从债务人类型看,此次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1562.66亿美元,占42.59%,较2010年年底的1353.33亿美元规模继续上升。历史数据也显示,这一数据的规模近年来一直在增加。截至2010年9月末,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1336.79亿美元,这一数据在当年6月末为1230.94亿美元,3月末为986.55亿美元;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在2009年末为940.79亿美元,2009年9月末为870.18亿美元。郭田勇就此指出:“这一趋势显示,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度在持续提升。当然,也不排除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一些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存在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行套期保值行为。”
数据还显示,2011年1至3月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140.99亿美元,同比增加59.48亿美元,上升72.97%。专家表示,当前企业在海外投资运作需要从外资金融机构贷款,或需要用外币从国外购买设备和技术,这使得企业和市场对外币的需求较快增长,这是中长期外债增加的重要原因。而对于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日元和欧元债务也基本处于稳定态势。上述工行人士指出:“我国外债中的币种结构基本保持稳定,这与外汇储备中的币种结构类似,匹配比较科学,偿还风险较小。预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将保持这种以美元债务为主的结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