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脱离家乐福独立上市 迪亚加鞭中国业务

2011年07月08日 14: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郝凤苓

  核心提示:今年3月家乐福为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品牌和业务,决定将迪亚集团分拆,不再持有后者任何股权。

  就在7月4日大润发与欧尚的捆绑上市主体——高鑫零售(06808.HK)宣布全球招股之际,西班牙当地时间7月5日,迪亚集团在马德里交易所独立上市,此前的3月份,家乐福为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品牌和业务,决定将迪亚集团分拆,不再持有后者任何股权。

  迪亚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折扣超市,成立于1979年,业务遍及欧洲、南美洲、亚洲等诸多国家。截至2010年12月31日,迪亚集团共在全球拥有6373门店,其中,200多家是加盟店。

  2003年,迪亚集团开始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地共有约400家门店。

  在7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迪亚中国中国区总经理贝哲安(Jose Antonio Parra)告诉本报,脱离家乐福之后,迪亚在中国的运作和发展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分拆之前,迪亚与家乐福在中国的业务就并无太多交集。迪亚中国是直接由西班牙总部100%持股的独资公司,向西班牙总部直接汇报;一直以来,不仅IT系统始终基于西班牙总部的IT系统支持,包括后勤系统也由总部来管理。

  曲折中国路

  虽然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市场成为领先的折扣超市品牌,但8年来,迪亚在华的发展并不顺利。中间甚至因发展不力,亏损亿元而导致另一中方股东联华超市退出。

  中国本土超市品牌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在分拆之前,迪亚在诸如可口可乐、宝洁等国际品牌的采购上,还是能够享受到家乐福的带来的便利,但在自有品牌上,家乐福能提供的帮助就很有限了。

  作为折扣店业态,自有品牌是迪亚集团打造价格优势的杀手锏之一,在欧美市场其自有品牌可以比同类商品价格便宜约20%左右。贝哲安称,在发达国家市场,迪亚有逾50%的营收来自自有品牌,而在新兴国家市场,这个数字约为30%,但在中国,自有品牌仅贡献了约10%。贝哲安也坦承,迪亚自有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当中还需要一段培育期。

  进入中国以来,本土化也是迪亚中国团队面临的挑战。据了解,虽然部门经理层面的管理层多来自中国本土,但直至今天,其总经理、供应链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均为外籍人士。贝哲安表示,团队的本土化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区的外籍管理人员已经从最初的14人下降到目前的4人。

  迪亚集团将中国、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新兴市场视为增长引擎。财务数据是有力的证明:2008-2010财年,迪亚集团营收总额分别为92.40亿欧元、92.27亿、欧元和95.88亿欧元,其中,以上四个新兴市场国家这三年分别贡献了15.1%,17.4%和22.2%。

  招股书显示,2008-2010财年,迪亚中国区的店铺数分别为322、360和386家;营收分别达1.22亿、1.45亿和1.61亿欧元。但这三年里,无论是店铺数还是营收总额,中国与土耳其、阿根廷和巴西相比,都是最少的,而开店速度也低于这几个国家。

  这或许与家乐福的整体状况不无关系。据本报报道,按照家乐福2009年财报,家乐福亚洲营收仅占其净销售总额的7.8%,而欧洲为79%。近年来,其亚洲业务比例持续下滑。2008年,法国亿万富翁、LVMH集团掌门人伯纳德·阿诺特成为家乐福集团第一大股东。没有耐心花时间等待一个零售店盈利或培养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被解读为其亚洲业务比例下滑的原因。

  改善中国业务

  贝哲安表示,在迪亚集团看来,受城市化和密集人口的驱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分拆之后,迪亚集团作为迪亚中国的全资股东,将为中国业务的拓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开店是迪亚集团上市融资后的主要用途之一。按照计划,至2013年,迪亚集团的门店数将从目前的6000多家增至8000家以上,“主要的增长目标会在新兴国家”。迪亚集团在招股书中专门提及中国业务,并乐观地认为,“仅北京和上海市场的潜力就足以在2013年使得迪亚在中国的零售网络翻倍。”2011年,迪亚将加快在中国的开店步伐。

  就已有的店铺看,目前迪亚中国约400家门店中,直营店仍占多数。贝哲安表示,加盟当然是加速拓展的好方法,但在中国,“加盟业务的发展相对比较难一些,因为在某些方面还没做好准备,不是特别成熟”。

  目前,在中国,迪亚的门店均采用生活超市的模式,即位于市区的居民区,影响范围在5-8分钟步行距离。贝哲安称,为适应消费者需求,从2010年起,迪亚在中国启动了门店模式的改造,面积会比原来约300平米的折扣店面积更大,可达500平米左右,会更强调生鲜、冷藏类货品,看起来也更现代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