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寅泉:高考状元赴港读书谁该反思

2011年07月08日 19:0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北京4名,全国共17名。2011年高考水落石出时,内地各省市高考状元齐刷刷选择到香港的大学读书。北京的三名文科状元加上一名理科状元,放着家门口的北大、清华不去,远赴香港求学,个中滋味引人深思。

  有人断言,这是素质问题。凤凰网报道,北大数学学院教授王诗宬说:“考试分数多少是能力问题,选不选择北大是素质问题。”这样评论高考状元,出自北京大学教授之口,我们估且把它看作是一家之言,或者是一位名校教授出于对本校的热爱而随口说出的激愤之语。如果这种认识是内地教育界的普遍看法,则有必要加以议论。对于一名仅仅高中毕业刚刚参加了高考并且成绩排在最前面的学生(也可称为“孩子”)而言,粗暴地、草率地被扣上“素质问题”的大帽子,是不合适的。王教授这里所说的“素质问题”,并没明确说素质是高还是低,但从语境感觉,就是素质低。状元不选择堂堂的北大,考得再好也是素质低,令人不明白素质由何组成。志向不是衡量素质的标准。高考成绩已经检验了状元的素质。状元不选择北大有自己的理由,与素质无关。如果状元没有选择北大就被北大人评价为素质低,那么恰恰证明了他不选择北大是正确的。

  高考状元选择赴港读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香港的大学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今年北京三名文科状元选择就读港大,并且全部获得每年16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这当然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没有人能够在这种丰厚的条件面前不动心。提供全额奖学金包含着对状元的尊重,但其实并不仅仅如此。赴港读书的更深层次原因,还因为香港的教育模式更加国际化,教育氛围更加宽松,思想的自由度也更有特色。自2005年至2010年,北京高考文理状元共产生17位,其中有11位选择去港校就读,今年产生4位,则全部选择去港校读书。2007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当年放弃港大邀请而留京读书,如今已在北大毕业,她毕业时的感慨是“我不后悔在北大的生活”。而2006年赴香港读书的何旋则感受到香港同学“对知识有一种执著感”。赴港比例数字的比较和毕业生感受的细微差别,应当令教育界人士警醒。香港提供了奖学金,但香港更让孩子体验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更人性化的教育经历。

  教育代表着未来。北大、清华都是百年名校。北京的高考状元齐刷刷放弃清华、北大抛出的橄榄枝而选择香港的大学,清华、北大需要发出的声音不应该是评论学生“选不选择北大是素质问题”,而应该反思自己,反思素质都包含着什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