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02: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一戈
凡事有共识方可臻功成。房地产调控有共识么?简单回答是:有,几乎没有人否定调控的必要性。但再追问:在哪些方面有共识,回答则是相距不知几千里远。
人们当然是以过去的经验来推测未来。过往多轮的调控,从人民群众旺盛的购房需求与窘迫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看,很难说它们是成功的。而现在的市场环境,土地招拍挂制度、收入差距、流动性过剩等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并无根本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期望此轮房地产调控取得成功,难矣。
但与过去的调控相比,正在进行的这轮调控,不乏新的变量。比如强大的行政干预,以及规模惊人的保障房数量,或许可以令本轮调控的运行曲线发生迥然不同的变化,从而不断与预期目标靠近。
然而,行政调控虽然已显示了初步威力,譬如,近半年来,成交量已节节滑落,房价的支架也发出摇摇欲裂的声音,但很多地产商们嘴里并不承认这是行政干预的直接压力,而是他们主动调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虽然部分地产商表示调控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却有另一部分地产商坚称行政调控无效并且无法持续。
至于保障房建设,数字听起来吓人,倘若都能如期完成的话,对住房需求的分流以及对房价的挤压是可以想见的,但由于它需要地方政府真金白银地投入,而已经负债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到哪里去找齐如此庞大的资金呢?何况可以仰赖的土地收入还被调控搞得大幅下降。
调控的共识
货币政策是另一个变量。如你所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现实操作中其实是信贷紧缩。首付成数、按揭利率上调不说,即使是符合购房条件的按揭贷款,流到地产商口袋的时间也被大大拉长。开发贷款,更是需要100次的饭局才能换来5000万的到账。所以,当前些天有的智囊呼吁放松信贷时,很多地产商恨不得将他奉为救星。
7月6日央行宣布加息的决定,无疑给了这些论调当头一棒。这一次,央行是多么英明啊。通胀尚作虎眈之势,房地产调控还在半路,信贷怎可轻易转向。中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GDP下滑,听起来令人恐惧,却不无挟持恐吓之嫌。我前面文章已经论及,即使增发4万亿信贷,中小企业也未必能分到几杯羹。何况中小企业倒闭数量并没有那么夸张,今年GDP过9几无悬念。
既然提到宏大叙事,我愿意将此轮房地产调控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谈几句。正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所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不能单纯依赖钢筋水泥。十二五规划将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首要任务,而离开了房地产,经济结构调整就将是一句空话。无他,房地产占用了太多的经济资源,包括老百姓口袋里的钞票。这么多钱都被迫押在了房子上,其他投资、消费就不得不减少了。
一般舆论总是将行政干预、保障房、房地产信贷紧缩,视为打压房价。没错,房价确实太高,让它下跌一点,是必要的。但此轮调控的内在逻辑,我更愿意看作是抑制房地产投资和住房消费,从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所以,当放松信贷的声音出现后,我无法掩饰内心的惊慌。撇开房地产调控不谈,即使是经济结构调整,也必须将信贷增速降下来,而且应长期坚持不放松。
假如2011年下半年就在利益集团压力下改变货币政策,放松信贷,房地产调控的初步效果就将付之东流。我敢肯定,一旦这样的建议得以采纳,所有的地产商都会闻讯立即涨价。所谓的转型,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其他行业的转型,又将是幻影一现。
中国这个巨型经济体,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何其艰难。单单一个房地产市场,一个房价,就让决策层殚精竭虑,揪断无数烦恼丝。但是,既然认定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的、不可持续的,那就用得着那句话:排除万难,坚定向前。这才是对历史、对国家负责。否则,人人皆只将眼光看到5年的任期那么远,积弊就会增厚如喜马拉雅山。
当然,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所有的预测分析都不免是臆想。正如大家都说楼市是政策市,多数地产商赌的还是政策。虽然钟伟说今年底明年初将有一批中小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选择痛别这个行业,但是,假如今年底在地方政府的强大压力下,房地产调控突然放松甚至转向,那些离开房地产的企业岂不是要流下悔恨的泪水?
真遗憾,话题又回到了似曾相识的原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