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02: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芃
在“卖光”公立医疗机构多年之后,宿迁突然决定,该市要建立一家新型公立医院。
6月初,宿迁市规划局网站一则消息称,“为加快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宿迁即将投入兴建宿迁市立医院”。本报记者获悉,宿迁市卫生局已专门成立了公立医院筹备办公室。
在全国新医改推进至最后一年、顶层设计架构全新启动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此消息使得被贴上民营化标签的宿迁医改,再次备受舆论关注:宿迁医改是否要走“回头路”?对此,宿迁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程崇高表示:“兴建公立医院既不是迫于政策压力,更不是医改道路的逆转。”
据当地卫生部门的调研,宿迁医改启动以来,尽管社会办医成效显著、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提升,但该市仍然缺乏优质医疗资源,比如全市尚没有一所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
此外,这些年当地民营医院出现的管理乱象、人才流失等情况,以及无法顺利对接新医改财政补助的困境,亦促发宿迁市政府及卫生部门产生新建一所“标杆”式公立医院的构想。
不过,部分业界人士及学者认为,十一年的改革已经证明,公立医院在宿迁的存在价值很有限,宿迁及卫生部门要做的,应是为已经存在的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投资回报机会,而不是另立门户做“标杆”。
据悉,宿迁将于7月中旬召开全市医改工作推进会。不同于一年一度的行业总结会议,此次大会规格较高,市主要领导将出席讲话,将“推动宿迁医改在既有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1.公立医院重装上阵
6月初,一则来自宿迁市规划局网站上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
该消息称,宿迁市即将兴建宿迁市立医院。该医院将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选址建设,设计床位2000张,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预计将提供500-800张床位,计划于2014年底前投入使用。
在医疗机构民营化改革疾行十一年后,宿迁全市早已无公立医院,此时为何突然宣布新建公立医院?
在新医改方案加大政府投入、公立医院地位得以强化的背景下,宿迁此举令人联想起近期各地公立医院改制“回潮”现象:江苏南通、浙江、江西、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政府对民营医院的回购潮,如杭州余杭区,政府将7年前卖掉的20多家乡镇医院,又悉数买了回来。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试点期的最后一年。此轮新医改中,卫生部要求,每个县和乡镇都要有一所公立医院。
其实,卫生部早几年就曾规定,每个县要有一座规模最大的公立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业内人士认为,保持公立医院的最大规模,即意味着掌握调控医疗价格的主动权。此次新医改中,卫生部重申此条并进一步提出医院标准化的要求。
部分人士认为,这是宿迁此次提出兴建公立医院的政策背景。宿迁医疗系统自2000年改制之始就已民营化,目前没有一家政府100%出资的纯公立医院。当地曾有消息称,政府曾有意回购金陵药业控股的宿迁市人民医院。不过,宿迁市卫生局否定了这一传闻。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5月从市长任内履新的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在主持工作期间就明确了兴建公立医院的想法,并允诺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
但缪瑞林同时表示“改革绝不走回头路”,宿迁医改的方向不会变,也不会收回已改制的医院。
宿迁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程崇高在介绍兴建公立医院的决策背景时表示,宿迁的决策不是出于政策压力。据其透露,前不久,宿迁就兴建公立医院一事向省里汇报时,还有领导建议进一步做大股份制的人民医院,不必另起炉灶。
“尽管近年来宿迁医疗机构和行医人员数量增长迅猛,但宿迁仍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程崇高说,今年是宿迁医改
第十一年,当地医疗资源总量在明显扩张,但最好的医院也只有三级乙等。而相邻的淮安市,同为500多万人口,拥有三家三级综合医院,三甲医院就有两家(其中一家是部队医院)。
此外,宿迁市卫生局在今年三、四月间的调研中发现,除了二级医院力量比较强大的沭阳县,宿迁所辖的其它地方,乡镇医院的床位使用率由几年前的30%-40%大幅提高,其中不少已达到100%。剔除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引导这一因素,这说明城市医院的接纳能力趋于饱和。
据其介绍,目前宿迁最大的人民医院就一直在加床,实际开放床位已近设计容量的两倍。考虑到经济发展还会使潜在的医疗需求进一步被激发,兴建公立医院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应对。
“如果医疗机构建设满足于现状,供需上的矛盾就会积累。”程崇高说。
2.公与私:替代还是并存
对于宿迁缺优质医疗资源的说法,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不太认同。5月底,朱恒鹏刚刚随财政部有关课题组调研了宿迁,他表示,从医保提供的外出住院率来看,宿迁在苏北五市中并不高,说明宿迁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并不明显。
朱恒鹏认为,宿迁十一年的医改道路证明,公立医院存在的价值很有限。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新技术引入等方面,民
营做得一点也不比公立差。
但包括一些本地干部在内的主张兴建公立医院的人士认为,一个地区的医疗市场上,应该公立和民营医院并存。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认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并立,是一个区域医疗市场上比较好的发展模式。考虑到我国绝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于公立医院的现状,他们可以在医疗技术上成为行业的标杆;而且公立医院由于有财政的投入,政府的价格管制也相对更多,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基准作用。
此外,民营医院机制灵活,更长于成本管理,也可为公立医院借鉴。
“一家公立医院都没有,宿迁医院的股份制改造不能说是成功的。”宿迁市宿豫区财政局陈福忠说,“公立医院将是民营医院的标杆。”
陈曾被政府派驻宿迁市中医院任财务总监,就是因为这家医院,自2005年改制以来管理混乱,从未召开过董事会,凡事院长说了算,财务极不规范。据宿豫区审计局2009年初的审计,中医院当时150多项在建工程,总投资近1亿元,但大的工程都没有经过招投标,10万元的工程在合同上签成15万——审计后,有2000多万投资被节约下来。
宿迁市中医院的乱局或许只是个案,但当地医疗系统人士告诉记者,“医托”抢病人、诱导需求等时有发生。
宿迁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在谈及重建公立医院的原因时亦提及,“宿迁需要这样一个医院来对当地的医疗市场起到示范和调控作用”。
据记者对宿迁医改进程的持续观察,医疗机构的民营化,还使宿迁在吸引人才方面处于劣势。
“中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在徐州医学院带薪读完硕士学位后,立刻就跳槽了。”宿迁某医院的医师说,把收入、职称、培训等综合起来看,周边地区公立医院的待遇更具有吸引力,宿迁很难招到医学硕士、博士。
宿迁本地最好的民营医院之一、钟吾医院院长韩炳智表示,以两倍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准,也难以招到一个有经验的医疗人才。
一度出走民营医院的宿迁市人民医院科主任管小青也曾表示,呆在民营医院,技术水平“会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
程崇高认为,公立医院成本较高、机制不够灵活,因此也并不一定在各方面都是标杆。民营医院目前在人才等方面的劣势,是前期政策倾斜的结果,但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打破这种现状。
而事实上,宿迁医改之初,就有医疗骨干从公立的宿迁人民医院主动出走,“看不惯医院的体制僵化人浮于事”,原人民医院ICU中心主任、现民营钟吾医院院长韩炳智说,在干一番事业的激情之下,事业单位编制并不那么值得留恋。他告诉记者,目前钟吾医院正在和资本密切接触,“医院真正做大做强了,相信能够吸引人才”。
朱恒鹏担心,宿迁市一旦兴建了公立医院,政府会在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他认为,从新医改的全局来讲,应该把医疗市场的增量都给民营医院,并提供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3.资金来源渠道
记者了解到,宿迁市2010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05亿元,建设一家三甲医院尚存在一定的压力。据悉,财政最初允诺投入4亿元,后增加到10亿元,但仍然留下不小的资金缺口。
按业内行情,兴建一家三甲医院需投入20亿元。宿迁市同处苏北的近邻盐城市,新建一家同级别医院花了22亿元。
“资金上可能会向省里申请支持一部分,其他的市里再想想办法。”宿迁卫生系统的一位人士说。
据其介绍,其中一种设想是土地置换,通过机构搬迁把闹市区的土地置换出来再次拍卖,以此为公立医院注资;同时新医院可以建在稍微远离市中心的地段,以降低地价成本。其余的部分,再向银行贷款。
不过,一位业界人士提醒:“如果银行贷款太多,在还贷和利息的压力之下,公立医院很可能背离非营利机构的本性,如果出现呆坏账,最终仍然归到老百姓的负担。”
从目前宿迁市民营医院的运营情况来看,有21家民营乡镇中心医院均处于负债经营状态。2010年,宿迁为解决民营医院的资本困境,采取了“参股、借款、租赁”三种方式,以实现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有效补充。
不过,大部分感兴趣的民营医院出于对“产权”归属的担心,无一例外选择了借款的形式。
宿迁规划局消息称,目前正在组织新建公立医院的选址论证。宿迁市财政系统的一位人士表示,“总投资虽然巨大,但逐年投入的话,财政应可承受负担。”
程崇高透露,未来的公立医院虽然全部由政府投资,但在管理模式上会采取一些创新。
除了借鉴此次新医改中多地实践的“管办分开”举措,实行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及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宿迁的公立医院还有可能在编制上进一步突破。
“比如说,公立医院不设事业单位编制,因需设岗,以岗聘人,绩效考核。”程崇高说,“此外,宿迁还打算与市外的高等医学院校、三甲医院合作办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