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08:45 来源:经济日报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物质装备水平,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利于农民提高农业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配套改造,在水土资源丰富地区适时新建一批灌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要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要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冷链物流系统。
二要提高农业现代物质装备水平。现代物质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内部增收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可按照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的机械装备设施,不断增加农机具补贴,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进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面向农业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供应链管理,带动上下游农户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化的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支持系统,重点改善农田智能灌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与动植物病虫害远程诊断、农情监测、农产品质量监管、电子商务、农业电子政务等领域的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未来提高农业产量和收益的重要源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要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要稳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大对农业领域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支持力度。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点加强农业基础理论、重要过程和重要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优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围绕品种使用、施肥施药、种养管理、土地养护、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等领域,普及常规技术和操作方法,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物流产业,是农民将农产品转化为货币收益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发展新型流通业态,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加快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召回退出等监管制度;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
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强化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业补贴制度。可考虑进一步加大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实施力度,扩大补贴规模,增加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完善补贴办法。要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成本变化、农民生产收益以及物价指数和居民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做到增产增收。
(执笔:魏剑锋 郭兴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