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资银行H股为何遭“内外猎杀”?

2011年07月11日 13:3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余丰慧

  除了地方债务风险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到了中资银行的“行情”。应对金融危机时期大举放贷带来的贷款坏账已经进入集中爆发期。

  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越来越证明,中国银行业改革改制上市是不成功的。仅仅外壳是一个上市公司,本质上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风险约束等与上市前没有多大区别和改变。

  中资银行H股本月下旬开始迎来解禁潮,相关H股抛售压力加大。5日晚,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在港股市场抛售51.88亿股中国银行与15.02亿股建设银行。

  我们还注意到另外两个对中资银行的利空:一则是分析预计,美国银行持有建行的部分股份将在8月29日到期,以出手半数及5日收盘价6.44港元/股计算,将能为其带来超过823亿港元的现金流,这对急需资本补充的美国银行无疑很有吸引力。减持建行H股可能没有意外。二则是港交所最新股权披露信息显示,继6月14日减持中国银行1459.8万股H股后,社保基金6月28日二度出手减持工商银行3500万股H股,套现2.06亿港元。此前,社保基金还于今年的1月份和3月份,分别减持3000万中行H股及4010万股工行H股。据统计,今年的四度操作,社保基金共在银行H股上套现6.33亿港元。减持幅度不可谓不大。

  受H股减持影响,在A股市场近几日银行股出现了不小下挫。中资银行股遭遇如此内外机构“猎杀”,H股和A股竞赛式下挫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普遍认为是,国际投行和评级机构以中国地方政府平台巨额债务风险为炒作标的唱空中资银行所致。确实是,穆迪日前发表声音说,中国审计署公布的10.7万亿元地方平台债务少统计3.5万亿元。地方平台巨债可能导致中国银行业风险加剧,要将展望下调为负面。

  必须承认穆迪的声音不是空穴来风。就在审计署公布地方债务10.7万亿元的前些日子,央行公布的一个数据是14.2万亿元,两者正好相差3.5万亿元。这些地方融资平台债务80%都是银行贷款并且贷款期限较长。如果按照刚刚上调后的贷款利率7.05%年息计算,10.7万亿元每年利息支付将高达7200亿元,如果按照央行的14.2万亿计算每年要支付利息上万亿元。就一个利息支付压力,地方政府就负担不起,中央财政也负担不起,归还本金基本无望。就按照10.7万亿地方政府平台债务计算,2010年末中国国债规模6.7万亿元,两者相加,即政府负债高达17万亿元。不能说绝对没有发生欧债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从国务院6日常务会议对平台债务的态度和进入加息通道看,地方融资平台巨额债务将由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自行消化。因此,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担忧不是多余过虑的。这些债务风险首先危及的是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但是,除了地方债务风险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到了中资银行的“行情”。应对金融危机时期即2008年、2009年大举放贷带来的贷款坏账已经进入集中爆发期。与地方债务风险叠加在一起对银行资产安全威胁绝对不小。

  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越来越证明,中国银行业改革改制上市是不成功的。仅仅外壳是一个上市公司,本质上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风险约束等与上市前没有多大区别和改变。例如:每到月底、季底,各地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揽储大战愈演愈烈,日息高达3‰,甚至出现了买存款的现象。可谓不惜成本,不讲经营核算。高息揽储、月底暴增月初暴降、买存款等金融乱象严重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作为一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全程参与目睹银行改革全程的老银行深感所谓的上市国有银行不仅不如上市前讲究成本核算,而且还不如1980年代专业银行不讲盈利阶段的成本核算意识。这充分说明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改制上市是不成功的,被忽悠的是全国人民和纳税人,谋取最大利益的是国有银行摇身一变每年拿着上百万年薪的董事长、行长等高管们以及赚了个满盘金的海外金融机构、投行们。这是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所在。也许这才是国内外机构看空中资银行的根本原因。

  我们承认,标准普尔、高盛、惠誉和穆迪唱空中国银行股也许是事实,因为他们是本着自己利益图谋而去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铁的事实是社保基金为何抛售银行股,看空中资银行呢?我们都知道社保基金掌门人可是前央行行长并且在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总行行长任上干过多年、最有资格评价银行、最有发言权的戴相龙啊。当有媒体询问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的戴相龙,为何抛售中资银行H股时,他闭口不答,这很值得品品其中的意味深长。

  这已经给中资银行再次敲响了警钟:并不是一上市了之,一上市就可以装模作样的飘起来。不下真功夫,只是躺在“上市公司”这个外壳上陶醉,最终将毁掉中国银行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