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2日 03:20 来源: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 王颖军 见习记者 田珊
尽管央行年内已经加息三次,一年期存款利率仍然没有追上CPI的涨幅。最近,逛银行寻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成了不少市民的“业余爱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同期存款,却无法跑赢CPI。一些信托产品尤其是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收益挺高,但100万元的门槛又挡住了绝大多数投资者,而且,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小视。
加息了,理财产品没跟涨
上周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不少市民持币观望,等待理财产品的收益随利息增加。11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部分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已经“随息而动”,投资起点在5万元的短期理财产品,与5月份相比收益率有所提高,但是低于6月份,年化收益率普遍低于5%。
在大观园附近一家国有银行,一款5万元起点的一年期理财产品正在发行,年化收益率为5%。该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与5月份相比,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受加息影响增加了0.2-0.3个百分点,但他坦承,“比不上6月份,特别是6月下旬,年化收益率能达到6%-7%。收益率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资金状况。”
采访中,一位理财师提醒市民,目前购买理财产品,最好选择2个月、6个月的周期,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季末、年末银行“揽存大战”再次展开、理财产品收益再次提高时,手中有可用资金,能及时抓住时机投资。
98%理财产品跑输CPI
6月份CPI涨幅达到6.4%,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5%,实际负利率已达到2.9%。对于大部分储户来说,收益率明显高于定期存款的银行理财产品仍是相对的“最优选择”。但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理财产品很难跑赢CPI。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有7731款,其中到期收益率不低于5月份CPI增速5.5%的只有186款,仅占到期产品总数的2.4%,即上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97.6%跑输CPI。显然,如果参照6月份CPI,跑输CPI的就更多了。
济南工行理财师王霞告诉记者,近期不少市民把家庭资产全部转移到银行理财产品中,这是一种新的投资误区。理财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工具,应该做好长、中、短期搭配,高、中、低风险搭配。票据、债券类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理财工具,低风险伴随低收益;股票、基金、贵金属等投资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做好资产配置,才能长线跑赢CPI。
高收益产品百姓够不着
有没有银行理财产品能够跑赢CPI?当然有,但是门槛和风险都不容忽视。记者了解到,各家银行针对私人银行客户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于大企业、大项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7%以上,如果是为房地产企业融资,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11%-12%。
信托产品的高收益吸引了银行高端客户,几乎是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但由于其投资门槛通常是100万元甚至300万元,大多数市民无力企及。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买不到高门槛的信托产品未必是坏事。“房地产通过信托融资的成本一直在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超过10%,房企的融资成本就接近20%,在国家持续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房企能不能收回成本?而且,银监会会不会再次关闭房企信托融资渠道?如果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不言而喻。”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零售部经理就认为,房地产信托是“刀尖上跳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