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力治污治水 栖霞:把政绩埋入地下沉在水中

2011年07月12日 22:42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栖霞报道

  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然而,时至今日,一到盛夏,下水道仍然在考问着城市的良心。

  “由于各种原因,过去的栖霞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历史欠账太多。自2008年开始,我们先后筹资18亿元进行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生态水系打造、供暖供气、雨污分流、道路拓展等多个方面。如今,供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网建设已基本完成。”日前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栖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广华表示,“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和最大政绩追求,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得到实惠。”

   一个6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因此开始将文明和现代化水平埋入地下、沉在水中。

  六大管道同时入地

   2008年,栖霞市提出城市面貌3年大变样发展战略,序幕之作是地下管网改造。

  “有些问题沉积多年,如市民反映道路雨污不分,无集中供气、供暖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却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日前,站在地下管网改造即将完工的霞光路路口,栖霞市住建局局长孙立强说。之前,栖霞使用的是车载天然气,冬天一下雪,运气车进不来,老百姓用气就成了问题。而现在,栖霞铺设了60公里管道从渤海湾直接将天然气引到市中心。

  孙立强回忆说,前两年,城区道路处处开肠破肚,有人笑称栖霞在修建地铁。目前已相继完成了城区霞光路、电业路、向阳路南段、金领路西段、迎宾路、文化路、庄园路等路段以及文水小区、东山小区、枣行小区、金线岭小区、向阳小区等5个小区的管网铺设。如今,全市的管网建设已近尾声,涉及资金达7亿元之多。

  财政基础薄弱,栖霞市就千方百计通过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资金和财政拨款等方式筹措资金,3年来累计筹集资金18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到7月底地下管网铺设完毕后,雨水、污水、自来水、供气、供暖、弱电六大地下管网将全部入地,市区雨污不分、无集中供气供暖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和地下管网改造同时进行的,还有一大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项目。

   “先期引进了总投资4.2亿元的生物质热电厂项目,目前设计能力为年发电1.8亿千瓦时,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据孙立强介绍,目前该工程锅炉主体、主厂房和主体施工建设已顺利结束,冷却塔、建筑主体、办公楼、宿舍楼等主体建设完成封底,年底即将投入使用。工程全部完工后,集中供暖将取代小锅炉,全市70余台小锅炉将全部退役。

   热电项目启动后,不仅将实现集中供暖,还能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这个项目是利用苹果枝条、农作物秸秆等燃料全年进行生物质发电。”据栖霞市经贸局副局长孙荣介绍,生物质热电项目每年可利用果木枝条、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燃料20余万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7000余万元。

  涵养生态之基

   除了地下管网这个看不见的政绩,近年来栖霞市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着另一个不好衡量且见效缓慢的工程———治水,打造生态水系。

   拥有白洋河、清阳河、黄水河等多条河流的栖霞,是烟台市重要的水源地。据统计,每年从该市流往龙口、莱阳、福山等区域的水量达3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293万人。栖霞,以水流的润物无声,滋养着烟台大地。不过,有出境之水,无入境之流,如何利用并保护好水源,栖霞围绕水系生态建设做起了文章。

   据了解,仅2009年至2010年,栖霞的水利投资就达2.82亿元,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816处,修复水毁工程93处,疏浚河道98.6公里,新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26项。并对市区内河流两岸进行了美化、绿化。

   持续的水系打造使栖霞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美。2010年底,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栖霞长春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据了解,这是胶东半岛地区惟一的湖泊类度假区。该度假区规划总面积30.4平方公里。按照规划,未来3年栖霞市将投资30亿元,以长春湖为核心,全力打造集观光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度假、运动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如今,全长7.5公里的环湖观光路已全线贯通,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客观光旅游;全新打造的艾山温泉国医养生SPA会所,集运动、休闲、疗养于一体,受到众多省内外游客的青睐;而总投资3.5亿元的五星级国际大酒店、投资4亿元的华府名都高档住宅项目也于上半年完成了封顶,转入内部装修阶段。

   导报记者采访时看到,如今的栖霞,清澈的河流环绕在市中,河中一群群野鸭相映成趣,两岸绿树青草衬托。没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别具一番风味。

   不过,栖霞的治水工程远未停止。据该市水务局局长谢元春介绍,该市今年规划了“四大工程”。重点是水源地保护,着力构建水系生态保障体系,在白洋河、清阳河、黄水河等流域大力建设人工湿地,恢复提高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涵养水源,提升水质,使重点河库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搞好植被绿化和沟道拦蓄工程建设。同时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年内完成翠屏河、文水河改造工程及南岩子口河二期治理工程、长春湖太虚宫西湖岸景观工程。同时,开工建设国家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白洋河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道6.5公里,对全长15.8公里的山东河进行治理。

   “既保护了水源地,也构建起了‘人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水中’的城市特色。”在刘广华看来,投入巨资治水不仅仅是眼前可以看到的青山绿水,更是在涵养生命之源、生态之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