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02:0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北京
“向大家沉痛地宣布,京沪高铁再次遭遇接触网故障,俺现在停在蚌埠等候闷热来临。求关心。”昨日(7月12日)11点33分,G212次高铁乘客、共青团上海市卢湾区委员会副书记黄坦通过微博(http://weibo.com)向外发布。
据铁路部门发布信息,7月12日11时,京沪高铁宿州附近因供电设备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经全力抢修,13时故障处理完毕。
记者从上海铁路局获悉,截至昨日16点30分,在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已有12班列车延误发车。延误时间最久的是G226次列车。按时刻表,该列车本应在14时05分发车,晚点2个多小时。
高铁专家对此表示,此次电力设备故障与前一日故障相似,起因皆为天气原因造成接触网发生故障。而这也是高铁在建设中最薄弱的一环,对于尚处磨合期的京沪高铁而言,处于正常范围。
正式运营10多日以来,因供电故障导致的列车停运、晚点已有两次。有网友戏称,“以后刮风下雨,还是不坐京沪高铁吧。”
“我国在高铁营运、故障预防和处理方面还缺乏经验,尤其是特殊的天气环境下,对电力系统故障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有限。”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相关报道显示,美国目前仅有一条名义上的高速铁路,从华盛顿通往波士顿的“阿塞拉”号快速列车。这趟列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240公里,但由于必须与其他列车共用铁路线,其平均速度大大低于最快速度。
而在上世纪80年代即开发高铁系统的德国,已将德国国内130多个大小城市连为一体。目前德国高铁的运行时速仅在200公里~250公里。
“京沪高铁还处于开通初期,因此,安全性更是被放在重中之重,任何安全隐患都会导致高铁停运。”据黎雪荣分析,高铁电气化配置(包括通信信号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以及电气化和信息化配置部分占到高铁投资的25%~40%。而电气化系统是高铁技术要求较高的部分,也是我国高铁建设中较为薄弱的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铁专家王恕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京沪高铁接连出现事故,都是因为技术环节最薄弱的接触网,对于尚处磨合期的京沪高铁而言,属正常范围。
中国北车长客高速动车电气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陈明惠曾介绍,京沪高铁80%以上是高架线路,一旦高架线路上的接触网出现故障,就需要维修车到列车运行的“天窗点”上去维修,就是调度维修车从两趟车的运行空隙处开进去,所花费时间自然相对较长。
王恕梦认为,接触网故障谈不上什么安全问题,不会对旅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任何威胁。他还称,“断电后列车会靠惯性安全停靠下来,不会发生脱轨事件。同时,暴风雨会导致接触网对受电弓的电压不稳,列车自身会自动降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