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苏口岸进口大豆呈量减价升 专家指出三个主因造成量减

2011年07月13日 20:4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江苏记者站 余庆华

  通讯员 肖杰文 杨占臣报道

  今年上半年,江苏口岸的大豆进口呈量减价升之势。据江苏省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6月,江苏口岸共进口大豆155批、409.72万吨,货值23.47亿美元,平均单价572.83美元/吨。进口批次和重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5.76%和19.81%,但货值和单价分别增加了7.76%和34.38%。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量减的主因有三个:

  一是在国际大豆现货价格不断上涨,饲料备货基本结束,以及在国家发改委出台价格管制的态势下,国内90%的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急剧下滑。因大型油企终端价格受限,上游的压榨企业承受了不小的成本压力。据测算,由于加工1吨大豆至少亏本200元,以致出现了“压港”的现象。一些大豆加工企业宁愿每月多交100多万元的港口仓储费,也不愿将大豆拉回加工。

  二是压榨企业的效益17%来自油,78%左右来自豆粕。但豆粕饲料今年一直在每吨3000元以下徘徊,豆粕市场供大于求,加之豆粕不易储藏等因素,进口量随之大幅下降。

  三是国产大豆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也对进口量起到了抑制作用。

  着眼于豆价上涨不难发现,生产资料、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拉动了农产品价格的走高。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对进口大豆依赖度极高,2009~2010年度进口达5033.8万吨,这一增速接近2004~2005年度的一倍左右,极易引起某些大投机商的注意,从而导致豆类及相关农产品以资金炒作为背景的疯狂上涨。

  尽管我国大豆消耗量很大,但在国际贸易中基本没有定价权,使得进口价格连年走高。专家指出,国内食用油加工的主导权主要集中在几大粮油巨头手中,这些企业往往有控制上下游的产业链,其很大一部分利润在大豆入境前就已获得。到国内加工环节的则是最下游产业,虽处亏损状态,却有足够的资金链维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