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网民议达芬奇事件:披洋皮卖假货

2011年07月14日 01: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13日,达芬奇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新闻发布会承认,与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国内家居厂有合作。媒体此前调查发现,该品牌旗下部分家具是在广东东莞贴牌加工生产的,产品涉嫌伪造产地,并非“意大利原产”。

  有网民认为,“达芬奇事件”凸显了在国内一些企业中存在的诚信严重缺失问题;也有网民从消费者“崇洋媚外”的角度分析了“假洋货”得以存在的“土壤”;还有网民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对不法商家进行诚信教育不能“隔靴搔痒”。

  商业诚信在哪里?

  “达芬奇事件”中体现出来的诚信缺失招致网民的严重批评。

  署名“鹏城一梦”的北京网民说,“所谓天价原产意大利达芬奇家具竟是东莞小厂生产,先出洋溜达一圈再进口来蒙骗消费者!社会的商业诚信到底在哪里?”

  对于达芬奇家具被指“洋品牌”身份造假一事,12日,京沪渝等地工商局均已经就达芬奇家居公司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进行调查。其中,上海市工商局初步判定达芬奇部分卡布丽缇家具材质并非实木,已立案调查。重庆工商部门还查扣了价值500万元的家具产品。

  署名“lao118dong”的微博(http://weibo.com)说,“‘达芬奇的密码’终于要破解了,是真是假,在工商局和质监局的调查下,不日将真相大白。”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情况属实,达芬奇家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低端冒充高端、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行为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法规向经营者提出双倍赔偿。

  “假洋货”何以横行

  “达芬奇事件”再次扒开了崇洋媚外的虚荣,市场有需要,制造商自然有办法,这引发了网民对于一些崇洋媚外的消费理念的批判,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制造”自身的不足。这一事件的背后,是国有品牌整体实力的不足,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也正是在这种消费心理给了“假洋货”很大的市场空间。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认为,“坑爹的达芬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中国本土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国外品牌还是有差距,至少在中国消费者眼里是有差距的。而国人盲目的崇洋媚外和近乎畸形的消费心理,无疑成就了‘假洋鬼子’”。

  署名“摇摆的风铃子”的微博说,一些消费者如此崇洋媚外的原因在于,一是国内市场缺少监督,对于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信心;二是重于面子,对于奢侈品的变态崇拜。署名“Vincent0991”的微博表达了相同看法,“达芬奇的问题说明我们对于大多国货的不放心。”

  市场监管“后知后觉”

  有网民认为,这一次是家具行业出现了“达芬奇事件”,难道其它行业就没有这种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署名“纤纤柳絮”的微博说,“其实像达芬奇这种操作模式的公司到处都是,只是工商局没有去查,或者媒体没有曝光而已。”

  达芬奇事件的出现,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负有责任。因为,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辨别能力还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来把关。

  “达芬奇事件是一个以次充好的简单事件,却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现状——无耻的造假商家,后知后觉的监管部门,不会太严厉的处罚,崇洋媚外的无知的暴发户消费者。”署名“南京一木”的微博说。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还说:“有关监管部门更是难辞其咎。当下,对已经发现的达芬奇家具等‘假洋鬼子’进行严厉的处罚,不仅要鼓励消费者去索赔,还要开出巨额经济罚单,更要把骗子纳入刑罚,这样才能提高违法成本以‘杀一儆百’”。

  “光口头讲商家的诚信没有用。要用雷霆万钧之力的制度弄得不法商家人仰马翻的时候到了,不要总是隔靴搔痒。”署名“霭樵”的上海网民说。

  (记者 曾德金 整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