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4日 02:3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黄烨
● 国家海洋局:康菲中国在溢油源未切断、溢油风险未消除前,不得恢复作业
● 康菲中国:一定会遵循国家海洋局作出的所有指示,直到国家海洋局有进一步指令
● 专家:企业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向公众及时、完整、详尽乃至专业地介绍漏油的真正情况,而不是只说一段话,或躲躲藏藏不把真实的情况对外界披露
“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后,尽管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采取了一定措施基本控制了溢油的产生,但该油田溢油事态并未得到完全控制。”7月13日,在国家海洋局官方网站上,刊登了一则批评蓬莱19-3油田作业方和漏油事故承责方康菲中国的新闻稿,责令康菲中国立即停止蓬莱19-3油田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
对于国家海洋局的“禁采令”,7月13日晚间,康菲公司表示,一定会遵循国家海洋局作出的所有指示,现在已经停止了B、C平台的生产,直到国家海洋局有进一步指令。据介绍,蓬莱19-3油田B、C平台总产量每天约4.7万桶,占整个蓬莱19-3油田总产量的1/3。
发现新油污带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蓬莱19-3油田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不光中国海洋原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备受舆论质疑,作业方、掌握蓬莱19-3油田49%权益的康菲中国也在7月5日被国家海洋局以“主要罪责承担者”论处。随后,康菲中国携手中海油对外作出公开道歉。
但道歉声尚未散去,蓬莱19-3油田又出事了。国家海洋局昨日表示,“近日,国家海洋局通过卫星遥感、海监船舶与飞机等监视手段发现,并经海监执法人员现场监视监测证实,蓬莱19-3油田B、C平台连续多日有油花冒出,附近海域仍有漂浮油带,海底探测还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可能发生溢油的迹象。”
国家海洋局称,“种种事实表明,康菲公司到目前为止采取的溢油处置措施大多是临时性的、补救性的,并不能彻底有效地消除溢油风险,再次发生溢油的可能随时存在,已经对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海洋局态度趋硬
国家海洋局的这一次表态,与7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的淡定形成了反差。当时,出席发布会的相关人士曾明确表示,“相关责任方已回收油水混合物近70立方米,除蓬莱19-3号油田的B平台和C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外,海面已无明显漂油。”
当然,目前重新出现的漏油现象与康菲中国此前面对公众和媒体作出的承诺同样有着不小的差异。记者查阅了一个多星期以来的媒体报道资料发现,康菲中国曾对外数次表达了自信。在7月6日的道歉会上,据媒体报道,康菲中国表示,“溢油现在已得到完全控制。”7月12日,有消息援引康菲中国提供的资料称,“蓬莱19-3油田C平台的泄漏已经被制止,但残留在海底的油基泥浆还会偶尔冒出油花。”该消息还表示,7月11日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附近发现了一条薄薄的油膜,“但初步确认是6月4日所发现的渗油区域中残留的一点渗油。康菲中国迅速部署了吸油栏,吸收油膜。7月12日,现场作业人员介绍说,已经看不到油膜”。
根因还在披露
对于一前一后表态和事实上的反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客观而言,海上原油作业存在复杂性和多变性,这或许会一定程度上打乱相关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应对。”
“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康菲中国未尽到应有的企业责任。”林伯强认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向公众及时、完整、详尽乃至专业地介绍漏油的真正情况,而不是只说一段话,或躲躲藏藏不把真实的情况对外界披露。这样,反而会引起公众误解。”记者发现,实际上,在7月6日的道歉声明会上,康菲中国就曾对敏感问题“藏着掖着”,只是一直强调“从未隐瞒漏油事故”。
业内人士更担心的是,未得到彻底解决的漏油事件可能会对沿岸居民、中国的海洋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记者表示,“渤海湾是中国内海,自净能力弱,而渤海湾周围人口稠密,水产品产量也比较高。因此,油田漏油造成的污染可能会对周边的水产养殖造成负面影响,一旦民众误食受污染产品,后果不堪设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