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鱼的未来(封面)

2011年07月14日 02:39 来源:国际金融报

  

  

鱼的未来(封面)

  美国西马萨诸塞州的Turners Falls镇有一栋飞机库大小的建筑,设施内饲养着数以千计的杂食性澳大利亚肺鱼。随着鱼体形的增加,养殖者按照大小分级,并把它们转到空间更大的养殖场所。在鱼的重量达到约2磅时,它们才被销到市场上。它们最终的归宿是各地的海鲜餐厅和零售店。

  自从鱼卵繁殖出来后,饲养的鱼从未在河流或大海中畅游过,从不自己觅食,也从未感受到捕捞船渔网的拖拽。因此,它们根本不是捕捞的,而是人工加工出来的。这种作业形式还可能代表了鱼类未来最后和最好的生存方式。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32%的鱼储量已过度捕捞,或在走向枯竭。而随着更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进入中产阶级,鱼类越来越被视为一种美味,以及有益于健康的蛋白质来源,此趋势还会继续下去。但难以回避的结论是,大海已没有足够多的海鲜。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应该尽快寻找到弥补这种缺口的替代物。而水产养殖实际上已在起到弥补短缺的作用。人工饲养某些鱼的历史与捕鱼的历史一样长,最早的鱼塘是现存于中国的4000年前的鱼塘,但是,水产业仅仅在50年前才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

  全球水产业产出从1950年时的不足100万吨达到了2008年的5250万吨,而且在前数十年中,水产业增长的速度远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食品生产业都要快。各国当今消费的约半数海鲜都来自水产养殖。随着预计的全球海鲜消费增长速度,人工养殖比重肯定还会增加。没有水产业,过度捕捞的压力甚至会更大。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不再是讨论水产业是否还应存在下去的问题,而是人们应如何更好地发展该行业的问题。因为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加拿大和北欧以往采取的密集饲养三文鱼方法,在向沿岸水域排放饲养污物时,也助长了疾病在野生鱼群中的快速蔓延;而泰国为了大量饲养虾类而砍伐了一些红树雨林。

  更麻烦的是,许多最受欢迎的人工饲养鱼虾类都是食肉物种,意味着它们至少需要其他鱼类作饲料。粗略算来,约2磅重的野生鱼磨成的鱼粉,平均只能产生1磅重的人工饲养鱼肉。照此做法,海洋是处在净亏状态。

  像澳大利亚肺鱼一类需要蛋白含量较低的饲料,却能产生更多蛋白质的鱼类可能起到弥补鳕鱼这类未被饲养过,但种群数量锐减的鱼类。人类可能还需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一些受欢迎的鱼种,让它们生长得更快、更大。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人类需要接受地球上接近70亿,且还在增加的人口,不能继续放纵自己追逐地球上的最后一点野生鱼美味的观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