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障房开工数据疑似大跃进

2011年07月14日 13: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网上舆情要览:开工的保障房数量激增,明明是好事,为何人们又盼又疑呢?有评论说,各地在公开保障房建设数据时不应仅提供一个总数,还应该详细列出其中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各有多少。

  新闻背景:

  6月初,有媒体披露,截止到5月底,全国整体开工量仅约今年计划的三成。时间与任务进度明显不同步,让希望通过保障房实现安居梦的广大群众颇感担心。然而,从6月下旬开始,各地却陆续发布出让人振奋的数字,许多省份均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据媒体报道,辽宁、山西等地的开工率已达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陕西省,除计划内的790个项目外,还超计划开工9个,开工项目总数占目标任务项目数的101.1%,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7月12日人民网)

  网言网语:

  网友:以开工数作为考核指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规定了在一定时限内交工验收一定数量的保障房才有实际意义,并且作为对各地政府的考核指标。

  网友:什么都可以造假,难道这不可以?

  网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将所有的正常的商品楼开发项目全部列为棚户区改造,列入保障性住房,数据自然无限制扩大,我想许多地方也是这样,所以有了保障房大跃进。

  媒体论道:

  新式的跃进:保障房开工数字之谜

  只消半个月的功夫,全国保障房从三成跃进到了九成甚至个别省市有超计划开工的,在房地产专业人士看来是天方夜谭,在普通公众眼里保障房开工数字的变化也难以令人信服——一片小区的开发从规划、征地、招投标和开工等环节在半个月内走完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保障房开工数字对地方政府来说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承诺。按照中央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其中2011年计划开工1000万套,且必须在11月之前完成。对于完成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各地在完成的压力面前能够选择的是“开工”,箭上弦后再决定是“发还是引而不发”。

  各地保障房建设统一面临的问题都是在资金问题上,保守估计用于保障房的资金有“近三分之一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市场筹集”,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地方政府的自筹资金也只能解决三分之二的问题。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问题更加凸显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因财政体制所产生的矛盾,也为地方政府暴露自身债务问题制造了种种不利的条件,面对中央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强势承诺,数据上的掺水也就在所难免了。

  保障房融资问题虽然被各界舆论探讨出多种可能性,但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抑或金融债券的热情都不高,证券化的途径融资观点提出后也没有人拿出一套能够解决地方政府扩大债务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各种问题的纠结变成了对房地产调控本身的质疑,甚至有人提出,“中国保障房建设到底是一场乌托邦运动,还是基于事实的民生壮举”。

  中国商品房进入经济层面后,房地产市场恶性一面促生了政府在保障房建设的政策制定,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与公平分配固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出台,却已经证明了是对房地产调控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府的保障房开工建设时抵触情绪远远大于接受心理,保障房开工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正失去对土地成交量的控制,也意味着依靠土地谋求GDP数字增长模式遭到打击,地方官员们已经不知道如果不卖土地又能靠什么增长地方财政收入?

  保障房开工需要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融资,无异于是在掏取地方财政的腰包,割肉之举是当然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做的事情,但也不敢违背中央政府的民生政策,保障房的数据泡沫就自然而然地制造出来了。

  尽管对保障房建成之后是否真正用于民生,而不被寻租者、资产者获得的担忧依然存在,然而实打实的保障房建成会为人们解决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提供可能,现在地方政府的数字跃进只能是用一种新的泡沫掩盖另一种泡沫——没人希望因为地方官员的唯上心理产生的数字跃进让历史重演。(中国经济网黄水牛)

  保障房补课“神速”反让人不踏实

  按照中央规划,2011年计划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要求各地今年10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底前确保完成400万套。6月初媒体披露,截止到5月底,全国整体开工量仅约今年计划的三成,时间与任务进度明显不同步。然而,仅仅时隔一个月,各地却陆续发布出让人振奋的数字,许多省份均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据媒体报道,辽宁、山西等地的开工率已达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陕西省,除计划内的790个项目外,还超计划开工9个,开工项目总数占目标任务项目数的101.1%,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从6月初媒体报道的“保障房建设时间与任务进度明显不同步”,到7月初各地纷纷传来“保障房建设任务过半”的“喜讯”,各地建设保障房的“神速”让人惊诧。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保障房建设“如有神助”,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时间与任务进度不同步”的建设速度让人忧虑,如今建设速度一下子上来了,反而更增加了公众的疑虑:这样的建设速度到底是如何提升上来的,难道各地政府为了给人“惊喜”以前故意隐瞒了建设速度?

  疑虑自然是有所根据的。之前媒体在报道各地保障房建设开工不足时,将动力不够的原因归结到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瓶颈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本已沉重,在商业地产不振,土地收入锐减的情况下,不具备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财力,也基本是事实。显然,这些难题并不是在一个月之内就可以迅速解决的,为何保障房建设的速度可以“突飞猛进”呢?最让人担心的是,由于统计保障房的口径不一致,这其中数据掺了假。

  按照中央认定的保障房范围,仅仅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但是据新闻披露,一些地方在上报数据时将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还迁房及限价商品房也都列入了保障房建设中。如果统计口径地方和中央不一致,那么保障房建设就有可能沦为数字游戏。比如,各地都在进行的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工程,与保障房建设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但城中村改造后的楼房都可以列入还迁房,如果把这部分项目列入保障房建设中,数据自然好看不少。可事实上,这些还迁房解决的只是原来城中村居民的住房问题,与保障房涵盖的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对象并不吻合。

  保障房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乎保障房建设的成败与民生改善。保障房建设如今已成为各地重要的“政治任务”,事关地方官员的施政成绩。正因为这样,各地政府很可能为完成保障房建设指标而“凑数”。见多了“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老例,面对保障房建设一夜之间数据陡增的“成绩”,不能不令人生疑。

  有鉴于此,各地政府在公开保障房建设数据时不应仅提供一个总数,还应该详细列出其中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各有多少,媒体和公众也好从中辨别出各地有没有“东扯葫芦西画瓢”,把那些本不属于保障房的项目都装进了保障房的筐子里。(新华每日电讯陈方)

  消除疑问,应公开具体信息

  开工的保障房数量激增,明明是好事,为何人们又盼又疑呢?

  一是因为过去保障房欠账太多,这种情况下,一个多月前透露出的信息还是保障房缺资金、房地产公司对保障房缺乏热情,怎么突然之间就开足马力了?这难免令人生疑。

  二是,保障房建设的土地和资金是如何解决的?保障房建设的困难,一是土地,二是资金。这是“高楼万丈平地起”的关键。现在许多地方原本对卖地财政非常依赖,在18亿亩耕地红线之下,弄到可以买卖的土地就非常不易,现在为这种不挣钱还要花大量资金的保障房投入建设用地,必将更加困难。

  三是,开工数突然这么多,会不会是在玩混淆概念的游戏?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则认为,地方与中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中央认定的保障房范围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但一些地方在上报数据时将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还迁房及限价商品房列入其中。

  这种质疑也许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此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房地产调控效果,将保障房和商品房价格混在一起统计,玩平均数的游戏,制造房价下降的幻觉。如今在保障房压力下,会不会再玩概念游戏?

  要消除以上疑问,那就应很具体地公开信息,譬如,这些开工的保障房的位置、套型、套数,它们分别是经适房、廉租房还是公租房?是刚刚完成土地征用还是已经开工奠基?所用土地是如何完成了征集?资金是如何筹集?地方政府投入多少,社会资金投入多少,这些都不难统计,那么,请将这些信息都完全地公布出来,让媒体和大众去监督,这样将更令人信服,也更容易平息大众的怀疑情绪。(长江商报瞿方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