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尽信书不如无书

2011年07月15日 01: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研报还能不能信?常年在股市里浸淫的老股民一针见血:“很多券商的研究员资历都太浅了,大多都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了研究所,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经验。”

  不仅如此,不久前被媒体曝光的“中天城投”研报门,更是将矛头直指研究方法,很多研究员甚至都没有到过项目实地考察,仅仅根据各种公开信息就敢写出研报且公开推荐。

  除此之外,个别研报由于出自券商研究机构,再强调独立性,也规避不了利益的诱惑。从利益出发,唱空方便机构买入,唱多方便机构出货也并非空穴来风。

  研报如此难信,让本就在投资市场上摸不着头脑的投资者更为迷惑。不过,从投资的角度看,每个人其实都能做自己的研究员,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远比那些不去实地考察的研究员要靠谱。

  什么是熟悉的领域?巴菲特爱喝可口可乐,吃冰淇淋,因此他在选择投资组合的时候,就会侧重考虑这些他喜爱的品牌,购买股票或者直接投资企业。在港剧里,也有师奶成为炒股高手,秘诀就是,哪种洗洁精用得比较多,就买哪家的股票。

  浅显的道理,推广到实际投资决策中不失为一个思考角度。那些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后认为不错的品牌和企业,如果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话,没准还真是投资优选。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类企业上市,普通投资者也有机会鉴别,是俏江南的上座率高还是全聚德的上座率高,高速收费降低后还是不是要继续持有相关股票?

  这些在常识判断之内的消费体验,往往在投资的时候能起到推动决策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这些体验只能帮助投资者在众多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的股票中,找出那些有实际感受的,进行下一步财务分析。

  其实投资本不必如此辛苦,即便是散户,看看研报,分析分析行情,判断一下大势,不要盲目冲动,一个成熟的市场也能保证其资金大致安全。只是,我们是在一个发展中的市场,就跟所有的其他市场一样,非亲力亲为,都不能放心接受。

  研报,说到底就是超市里的净菜,每一份都被粉饰得光鲜靓丽,却未必每份都是生产者凭着良心种出来的。在监管机制并不成熟的现状下,投资者也只能尽信书不如无书了,学会自力更生,从身边小事判断起,才能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

  往好处想,好歹这也是增进了投资知识,学会了挑选股票以及在诸多研报中去芜存菁,这些在国外市场上可都学不到。

  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一样可敬可叹,在一个如此不完善的市场上还在顽强地谋生,甚至能杀出一条血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