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遵义:民办中学高调开张黯然收场

2011年07月18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管弦

  因资金链断裂并背负3.5亿元债务已停办4年的民办学校——贵州省遵义市中山中学近日终于进入破产清算程序,500多名债主委派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遵义县人民法院组织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由于债主太多,法院方面专门借用了影剧院作为会场,并在会场入口设立了安检门,警方也派出大批警力维持现场秩序。因该校停办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似乎并未有所消减。

  破产始末

  遵义中山中学由民企老板投资1.37亿元于2003年兴建,建成后拥有校舍1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5万平方米,是一所全封闭、全寄宿的现代化中学,学校办学规模为84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4200人,建有教学楼、实验室、音美楼、图书馆、天文台等。另外,还建有400米跑道环绕的足球场、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50米游泳池等。其建设曾荣获遵义市2004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精品工程建设奖。

  2004年,该校首次招生时就承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退还高中学费;考上当年排名前10位名牌大学的,退还高中学费,并奖励学生1万元;考上北大、清华的,退还高中学费,奖励学生3万元。不到一年,中山中学迅速在遵义市声名鹊起,一度还出现了新生入学难。也因此曾被业内人士誉为“黔北民办教育的璀璨明珠”。

  然而,这颗明珠很快就没了光茫,2007年8月,遵义中山中学停止招生。据了解,1.37亿元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和政府借款,此外学校法人还向社会借了高利贷,由于这些债务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因官司不断,加上众多债主经常到学校逼债,学校连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得不到保证。遵义县教育局不得不先后将该校的教师及学生陆续分流到其它学校。2008年8月,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曾名噪一时的中山中学终止办学。

  但由于民办学校如何“组织清算”上遭遇了法律空白,时隔4年才进入破产清算。去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6次会议通过了有关如何组织清算问题的批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九条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被终止,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清算的,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且组织学校破产清算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今年4月,遵义县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债权人申请中山中学破产清算案。截止到2011年6月13日,中山中学债权人申报的债务总额为3.5亿多元。

  几点思考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遵义县城与遵义市区之间的中山中学。曾经车来车往、人流如织的学校大门已经紧闭,校园内已是杂草丛生,一些教室的门已被债主踢破,东倒西歪,教室内的桌椅布满了灰尘,四处都布满了蜘蛛网。当年为了要求高度“越高越好”并要“一次成形,不许拼接”而花了200多万元才竖立起的三根旗杆,如今已锈迹斑斑。

  据了解,中山中学的投资者叫刘永松,做房地产起家,曾是第二届遵义市工商联副主席,没读过什么书的他一直希望办一所学校。按照他当时的打算,办学校将成为他最终的选择,但最终却未如愿以偿。“刘永松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对中山中学的投资建设颇为了解的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李莲娜认为,“他在一些想法的实施过程中还是过急和有些盲目,一些在投资过程中原本可以分步实施的却急于一步到位,自然导致投资过大。再加上其主营业务房地产四年前正好也遭遇资金压力,相互牵连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如何让学校走稳当了,刘永松的个案无疑给正在办学和即将办学的人敲了个警钟。”

  与此同时,有关人士认为,民办教育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民办教育靠自身发展,困难重重。因此,如何加强监管,并为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值得思考。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带来行政的不配套,贵州有些地方的土地、税收、人事、金融等部门还是按老思路办事,服务不到位。而学校自身管理不完善、教育质量、学校财务管理混乱、产权纠纷等不少问题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如何处理好投资方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投资方急于收回投资和教育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才是关键所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