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8日 06:59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过去的一周,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鱼贯而出,给我们带来的是GDP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外汇储备同比增长30.3%、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2%、CPI同比上涨5.4%、M2同比增长15.9%、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7.76万亿元……
从上述数据看,GDP增长高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延续高增长态势,“双顺差”格局依旧,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胀形势不容乐观,货币信贷管理适度,社会融资规模符合稳中偏紧基调,市场融资需求相当旺盛……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在深度发酵,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不确定性加剧。而近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半年度货币政策证词时特别强调,不排除在经济较当前预期更为疲弱时实行新一轮刺激性货币政策的可能。虽然他第二天在国会参议院作证时强调近期不会采取新的刺激措施,但投资者对美联储将启动QE3的猜测终难消除。
如此看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一方面,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增幅有所回落。一方面,重工业增速继续高于轻工业,高耗能产业增长依然较快;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进出口增速呈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另一方面,“双顺差”仍然保持继续扩大趋势。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幅;另一方面,受持续负利率等因素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并没有朝着“两个同步”、“两个提高”的方向转变。对此,人大财经委员会的专家们纷纷表示,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推动经济结构朝着“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方向调整。
令人欣慰的是,此前弥漫于市场多时的“滞胀”阴云,随着GDP数据出笼而“拨云见日”。“虽然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增幅低于一季度的9.7%,但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连续4个季度基本稳定在9.5%至10%之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25.6%,也是连续4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在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是连续四个季度基本稳定在14%左右。同时,上半年就业指标也在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结果,符合调控方向,有利于未来物价总水平的回落,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倒逼”压力,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以实现转型升级。
当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就在数据公布前后,国务院领导奔走各省,实地调研,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地方政府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总理则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下半年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但是也要利用好经济走稳的时机,利用好价格上涨的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业内人士对盛来运这句话的解释是,收缩流动性,包括加息,从短期来看,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但肯定会对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和资金成本,对其生产经营带来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企业通过涨价增加利润的渠道变得很窄,必须更多地通过研发能力、品牌竞争力提高,通过成本管理的加强来寻找新的利润源泉;一些没有价格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兼并重组、产业整合步伐会加快,将有利于整个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换句话说: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