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00:39 来源:信息时报
外部成本上升和政策制约对保险公司的生存压力正在增加。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总保费增速出现大幅放缓,由去年的33%降至13%;与此同时,接近偿付能力底线的保险公司由11家上升至14家。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认为,若保费增速继续放缓、资本市场持续保持低位,个别公司可能面临现金流不足的窘境。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14家险企接近偿付底线
数据:外部成本上升和政策制约对保险公司的生存压力,正在与日俱增。数据表明,上半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13%,这一增速远逊于去年同期的33%;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75万亿元,较年初仅增长7.1%。
由于承保风险的把控和投资策略的调整,上半年保险业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表明,上半年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89.8亿元,同比增长72.3%。
上半年保险资产配置趋于稳健,这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原因。在这其中,中小保险公司却出现了亏损。从上半年预计利润来看,共有61家公司出现亏损,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保险公司。中小保险公司的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迟迟未盈利,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内生资本补充来源;而另一方面则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吃紧,一些中小公司开出优厚的条件吸引客户,但他们的承诺最终能否兑现还是个谜。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处于100%~150%区间的公司数量由年初的11家上升至14家,且不达标公司资产总量占比由2010年底的7%降至0.7%,这其中主要为中小保险公司。吴定富认为,在当前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的资本增长仅仅依靠利润的增长显然是不够的,而通过融资来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则更加直接。对此,监管机构要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引导,推动中小公司走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
保险公司成本之困日趋严峻
背景资料
麦肯锡的一份最新市场研究报告称,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单到期,管理历史产品的系统产生的间接费用和服务成本分散于数量日益减少的活动账户中,这些成本及其预计的未来增幅可能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占很大的比重。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积极寻找新的转型之路,这也催生了一个新行当,那就是对历史账户进行外包。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10%的亚洲保险公司将资产管理外包给其他资产管理公司,但这个趋势显著加快,其速度已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外包增长率。
保险行业的生存问题也曝露出行业当前面临的三大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之困。
在大部分人眼里,保险公司是人力成本最低的企业之一,因为作为保险公司营销队伍主力的代理人队伍,多数是没有底薪的。然而,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富余劳动力减少,已经给保险公司现有的个人营销体制带来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办公费用节省难度比较大,在人力资源成本上,保险公司节省了代理人基本工资开支,却要在保单获取上付出更多的成本。如银代方面,为了获取渠道,不得不支付给银行更多的“手续费”;而在个人代理方面,为了维持营销队伍的稳定和增长,保险公司不得不推出各种“聘才”计划和较高的保单手续费。
针对保单获取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今年以来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加大了电销和短信推销的力度,但因为“过度扰民”而被媒体曝光。近日保监会发布通知,严禁保险营销员个人及其聘用人员随机拨打电话约访陌生客户,并将统一营销电话号码,方便市民辨认,这也客观上为保险公司节约推销成本增加了难度。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的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之困,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今后变革的内在要求,这也是上海寿险公司发展较艰难的原因之一。
分红险独大增加险企资金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寿险市场分红险“一险独大”的问题也开始引发关注,保监会认为,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分红险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企业风险。
传统寿险产品受制于2.5%的预定利率上限,几乎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面临通胀压力步步攀升、银行大规模发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在万能险销售出现萎缩的背景下,各家保险公司今年以来不得不转变策略,纷纷升级分红产品,以抗通胀概念吸引投资者。数据显示,在2010年分红险占到我国寿险市场约70%的份额,而仅过半年时间,其市场份额已达91.6%,令人瞠目结舌。与寿险产品注重保障性不同,对于普通投保人来说,购买分红险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分析
吴定富表示,分红险“一险独大”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分析人士建议,分红险独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此前监管部门迟迟不愿放行传统寿险产品利率市场化。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该尽快实施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鼓励产品创新,促进人身保险业发展。
寿险产品退保率暴增
今年以来的连续加息,令许多保险产品收益跑输银行定期存款。由于寿险产品吸引力下降,部分传统固定收益产品以及新型产品正面临着一定的退保风险。据某寿险公司高层透露,上半年全国部分一线城市的退保率由5%升至10%,退保率翻了一番。
保监会7月发布新规,人身保险10天内可无条件退保。据了解,目前各家寿险公司都给客户设定了“犹豫期”,即保险合同生效之日起10天内,投保人如果感到后悔或对产品不满意,可要求退保并获全额返款。但在实际销售中,有的业务员为了自己利益隐瞒了这一权利,如果客户要求退保,则会以种种理由推拖时日直至过期,再明确告知客户不能退保。但新规规定,在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应退还全部保费,并不得对此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据了解,部分保险公司已经规定,如果业务员对客户隐瞒“犹豫期”并拖延退保,一经发现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分析
分析人士认为,新规实施后退保率可能会暴增。而吴定富也表示,下一阶段要防范寿险退保风险,高度关注对银保渠道依赖度高、以短期趸交产品为主、销售误导投诉多的公司。此外,随着银保新政的实施,加上信贷紧缩、加息等因素,银保业务增速放缓,保监会预计短期内业务规模可能进一步下滑。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