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01: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部委到各地,都在相继晒“三公”经费账本。公务接待是“三公”消费重点之一,必须加以净化。
正常的公务接待人们并无非议。但在一些地方,公务接待也成了一种“炫富”的攀比,你有山珍海味,我上鸡鸭鱼肉;你备名酒,我拿名烟。酒宴之上,动辄觥筹交错,吃喝无度。更有甚者,管他客人多少,陪客却“一个都不能少”,还得“不醉不罢休”。这样糟蹋国家和人民的资财,老百姓当然不答应。
记者近日在胶东地区采访时发现,这个地区的一些党政机关在日常公务接待中,实行不上酒、不劝酒的做法;有的地方党政机关工作时间,用酒精测试仪测有无饮酒,对违反规定的干部施以重罚。这些做法实行后,不仅管住了一些“贪杯”的干部,防止了铺张浪费,让“接待账本”干净、透明,还疗救了吃吃喝喝、吹吹拍拍的“机关病”,代之以清新爽朗的机关环境。
多少年了,公务接待改革的各种制度、措施实在出台了不少,但就是管不住一张“贪杯的嘴”。胶东地区一项并不复杂的公务接待规定,为何能“一纸见效”?烟台市一位领导干部道破个中“奥秘”:有了制度,重在落实。如今,凡违反禁酒令的党政干部,轻者接受有关部门询问,重者按照制度规定予以免职。在此重罚之下,也就鲜有党政干部为了“杯中物”不惜“乌纱帽”。
管住“贪杯的嘴”,不仅让贪杯者受到约束,也解放了过去不得不陪贪杯者的干部。这样,既体现了基本的公务接待礼仪,还让大家从中得到人文关怀。
规范“三公”预算支出,眼下刚开了一个头。改革公务接待制度,管住一些干部“贪杯的嘴”,也只是开了一个好头。我们期望,这样的好现象会长期坚持下去,最终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而不会成为一阵风。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