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00:59 来源:国际金融报
从2008年鼓吹“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到2011年,一些西方势力从股市、基金、货币等多个层面“沽空”中国,短短三年时间,外界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
至于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海外媒体的说法也多种多样:早期版本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之后担忧中国的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较新的说法是,某海外基金怀疑“中国经济是一个信贷吹起来的泡沫”。
事实上,回答这些质疑并不困难。一年以来,外界以“前赴后继”的“精神”沽空中国,尽管每次理由都不同,但背后所体现的焦虑无非一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主要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有没有变化。过去几十年,支撑中国经济向好的因素无非是城市化进程、人口红利、有利的发展环境这三点。经历了一次因为美国“创新过度”所导致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这三个基本面变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三个基本面,不是QE2、或预计中的QE3所能动摇的,不会大幅度受到全球通胀的影响,更不会因为区区几个上市公司做假账就发生变化。那些把中国当作其他亚太新兴经济体,鼓吹中国泡沫要破灭的人一定会失望,中国绝不是“新钻十一国”!
从中期观察,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这波进程将从东部沿海深入中原腹地,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从劳动力层面分析,尽管劳动力成本屡创新高,但另一个铁的事实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令中国大规模劳动力的素质达到了历史新高,这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从发展环境上看,中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稳定,不是个别西方媒体几个笔杆子所能动摇的。从内部看,中国确实处于一个社会矛盾的高发期,但这一届中央政府空前注重民生保障,在基尼系数提高的当下,政府在保民生、促和谐上的财政投入也同期增加。正如许多负责任的海外媒体的分析,中国内部对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高度认可的。在笔者看来,这种认可还高于西方国家政府的支持率。而在外部,今天的中国也不会面临战略层面的重大挑战。
除此之外,来自金融界的数据还指出,中国新一代消费人群正在形成。对宏观经济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中国家庭向来重储蓄轻消费,但新近银行业数据指出,新一代人群对于消费的态度正在改变,信用卡拥有量的提高是一个不错的佐证。有了内部缓慢崛起的消费拉动,在新汇率环境下,中国制造的出路似乎也不难找到。这一点,也是过去所谓的“亚洲四小龙”所望尘莫及的。
客观看待当前局势,问题确实不少,但如果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今天的中国仍处于历史上的黄金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系上海交通大学)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