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把商学院办成企业家俱乐部是教育的失败

2011年07月19日 01: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

  把商学院办成企业家俱乐部是教育的失败

  马可佳

  “我们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7月8日,身穿一身正装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出现在媒体面前。这是自去年底,蔡洪滨接任前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后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露面,他带来的,依旧是变化。“继上次MBA课改之后光华又推出了EMBA课改的决定。”

  被认为是“最富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张维迎一直是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风云人物,他是蔡洪滨的前任。蔡洪滨的接任,不免被公众进行诸多比较。“我个人来讲永远不会达到前任的高度,但不代表北大光华的社会影响力会降低。”这是蔡洪滨一贯的说话风格,低调,务实。

  “EMBA项目将来会往哪个方向走,它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它在社会上的定位到底在什么地方,在商学教育里头它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我们光华管理学院也做了很多的思考,思考的一些成果就体现在我们现在这个改革的思路上。”眼前的蔡洪滨更像一个思考者,反思着中国EMBA教育10年以来的发展。

  不愿过度曝光

  蔡洪滨生于1967年,他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此后在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留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并于199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比起媒体经常关注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和张维迎,蔡洪滨上任时更为年轻,宣布任职前他刚刚度过43岁生日。而厉以宁担任院长时是64岁,张维迎是47岁。

  2005年,蔡洪滨应邀回国,回到北大光华任教,并于一年后担任该院应用经济学系系主任。在他之前,经济学家邹恒甫曾担任该系主任。任院长一职前,蔡教授为本科生讲授“策略与博弈”,为研究生讲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和“高级经济理论与应用专题”等课程,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蔡老师现在还带本科学生的课程。每天主要工作是学院管理和教课。”据一位光华管理学院老师透露,与张维迎不同的是,蔡洪滨上任后拒绝了大部分论坛和演讲。

  “我个人更喜欢做研究。”蔡洪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没人关心哈佛商学院的院长是谁,因为那不过是一个商学院的院长而已。而在中国,北大光华似乎承载了更多社会舆论和社会责任。”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目前教师超过100名,其中60%有海外留学背景,其中既有早期回国的教育人才,也有刚刚回国的学术精英。每个人的思想、看法、学派都不尽相同。“管理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很难的事情。”蔡洪滨认为,北大传承的价值观就是兼容并包,虽然每个人的背景、专业角度都大相径庭。但同样传承了北大光华所倡导的三大精神,那就是承担社会责任、认同组织本身和严格自律。“我相信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待遇不是唯一的筹码,而在于价值观的认同。”

  力推教育改革

  对比了哈佛、芝加哥、斯坦福等美国知名大学的商学院后,蔡洪滨坦言更为推崇斯坦福强调创业和创新的人文理念。并表示,在中国当前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企业家创业和创新,北大光华在将来的教改中也将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一点。

  他倡导办“有大学气质的商学院”,在他看来光华管理学院EMBA课程的改革,是在对过去十多年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对EMBA教育本质的回归。这一教育项目,并不简单在于管理知识的教授,更不是把EMBA教育变为精英俱乐部,而是把企业家责任和社会责任、民族的使命感、人文的精神作为EMBA教育的根本,致力于企业家人文素质的打造。

  教改后的光华EMBA课程分为:核心课、通修课、通识课和实践课。“不仅课程和课时都增加了,而且强调国际化和分享互动。”

  “把商学院办成企业家俱乐部是教育的失败。”这是蔡洪滨在整个采访中言辞最为激烈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当前的北大光华最应该增加的是学术研究和课程的提升。

  “不做研究,一定会落后。”所谓学术研究,是为了让老师不断研究市场,使学术理论和市场发展不脱节。而提升课程,主要在教授系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人生价值进行反思和思考未来。

  蔡洪滨同样强调学生服务。“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互相鼓励研讨。”他理想中的学院,总结成英文的四个I,即Integrity——诚信和责任;International——商界领袖的国际化视野;Integration——整合学习,理论实践相结合;Innovation——自主创新。

  当然不可回避的还有改革后的学费问题,“改革后EMBA的价格是53.8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比上一期学费提高了8.8万元。“EMBA是市场化比较高的一个项目。如果是市场化的行为,这个价格应该反映成本更要反映价值。过去的日子,北大光华挣钱的项目有,不挣钱的也不少。但我们并不是按挣钱与否来划分资源。”蔡洪滨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