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0日 00:5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宋璇
7月以来,证监会已经向4家券商的8名代表人出具警示函。此外,还对1家券商的两名保荐人采取监管谈话。证监会对保荐人频亮“黄牌”足见监管部门规范保荐人工作的态度。截至目前,IPO审核通过明显降低。
7月1日,证监会对中信证券、中投证券、海通证券3家券商的6名保荐人出具警示函;7月15日,证监会又对中投证券两名代表人出具了警示函,此外,还对华泰联合证券两名保荐人采取监管谈话措施。5家券商涉及的公司包括中信证券保荐的九牧王、中投证券保荐的海普瑞和宁波建工、海通证券保荐的现代制药以及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腾新食品。
以创下“史上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为例,证监会指出,保荐人“对发行人取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等事项的尽职调查没有勤勉尽责”。整体来看,保荐人所犯问题大多是“未尽到勤勉尽责的核查义务”,保荐人不作为的情况表露无遗。
“在经纪业务陷入瓶颈时,投行业务成为券商收入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券商‘直投+保荐’模式之下,券商投行形成一条相对完整、又非常有赚头的利益链。”一家国有大型创投公司项目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功将公司包装上市不仅能使券商拿下承销和保荐费用,如果这家公司还是他们的直投项目,收益可想而至。”
保荐人赋予拟上市公司过多的想象空间,推高了这些公司的市盈率和股价,但当业绩见光时,损失只能由投资者来承担。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平安证券、国信证券成功保荐IPO公司数量分别达到21家、20家。“这两家公司保荐数量的增加一方面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包装’实力有关。”上述创投公司人士表示。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