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长沙频现健身俱乐部关门事件

2011年07月20日 02:06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长沙频现健身俱乐部关门事件

  业内人士称,市场饱和与低价竞争导致整个健身俱乐部行业利润降低。图/东方IC

  近日,曾在黄兴中路附近的金海马健身俱乐部办理年卡的金女士准备去锻炼,结果发现“金海马”的名头换成了“嘉年华”,原来金海马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悄无声息易主了。无独有偶,今年年初,长沙首家连锁俱乐部“冠军”也突然销声匿迹。看似繁荣的健身行业背后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本报记者吕琳瑗 实习生吴卓航 长沙报道

  “金海马”的倒下

  金海马是长沙的一家中高档健身俱乐部,位于黄兴中路附近的新大新大厦里,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下午五点半,装修一新的嘉年华热闹非凡,这家健身俱乐部接手了金海马的场地。金海马健身俱乐部是一家连锁健身俱乐部,目前在南昌有5家店,在云南有两家店,位于长沙的这家金海马健身俱乐部是2008年建的。一直帮这家健身中心做器材维护的张师傅告诉记者,2008年开业时他们是赚了钱的,去年生意也十分不赖,直到地铁开修后,老板的心思就不在健身房上了,他一心想着去贵州开矿,所以就找机会把这家健身中心转了。

  嘉年华的销售总监曹志丹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也是很偶然的机会接手这家店的,原因好像是他们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第一次来这里,健身器材都破破烂烂的,我们接手以来光器材更新就花了好几十万。他们的管理也相当混乱,当时,他们的会员完全处于‘放养’状态,教练不出来指导会员,连接待人员也是躺在沙发上看着人来人往,这导致顾客十分不满,各种投诉也是越积越多。”

  金海马的倒下在健身行业里绝不是特例。去年年底,长沙首家连锁俱乐部“冠军”阿波罗店突然歇业;今年3月,“冠军”科大佳园店也在一夜之间关门;今年6月,艾瑞特健身俱乐部四方坪店也在附近居民的议论纷纷中销声匿迹。

  繁华市场的背后

  曹志丹认为,健身行业如此高的淘汰率缘于市场饱和以及价格竞争。

  据他介绍,2008年的长沙,一张普通健身俱乐部的年卡均价在1500元到1800元之间,到了物价飞涨的2011年,俱乐部年卡的价格反而降到了700元到800元。“我给你算一笔账吧,在繁华地段3000平方米的场地租金大概是每月5万左右,加上员工工资、水电支出,每月十万的收入才能支撑一个健身俱乐部的正常运作。这样一对比,一切都非常清晰了。”这样的低价竞争缘于激烈的市场。“以五一广场为中心方圆一公里内,就有不下六家大型的健身俱乐部,大家都想通过降低价格来拉升人气,将对方挤走,最后的结果却是,一步步把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压缩得少之又少,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这种竞争除了在价格上,还有人才的抢夺。记者采访发现,能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工作超过一年的员工甚至不足总员工数的10%。“各个俱乐部都会想方设法挖竞争对手的营销人才、健身老师,因为他们手上都掌握着大量的会员信息。在不断的‘挖’与‘被挖’中,一个健身俱乐部的资金和经营理念都被慢慢消磨掉了。”

  长期从事二手健身器材销售的张福新认为,中国几乎所有的健身俱乐部都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理念和核心竞争力。这导致大家纷纷通过盲目扩张,以先入为主来抢占有限的市场,而这种盲目扩张十分容易导致后续资金链断裂,健身场所随之就会倒闭。”

  [相关链接]

  五年卖二手健身器材净赚500万

  开健身俱乐部的关门了,卖二手健身器材的倒发了财。目前国内有一批人专门倒卖二手健身器材,张福新正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五年里,他靠买卖他口中的“废铁”赚了五百万。

  他从健身俱乐部低价购入二手健身器材,再加点钱卖出去。“二手市场很俏,我入手的二手器材,最多一个月左右就能转手卖掉。购买这些器材的大多是县级的健身俱乐部。他们资金不多,花几千块钱买到原价五、六万的健身器材,觉得很划算。”张福新介绍,他会先按废铁的价格收一批二手的健身器材,在此基础上加5000元左右卖出去。

  一年下来,张福新在全国各地回收的二手器材能达到几百吨,这能为他带来一百多万元的收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