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贺铿:硬着陆可能性低

2011年07月21日 01:4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中国当下的通胀是温和的,而不是激烈的。”7月20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表示对通胀不必过于担心,并预计“今年的CPI应该可以控制在5%以内”。

   对通胀的原因,贺铿也提出与主流意见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不是由所谓流动性过剩引起的,而是多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导致的结果。因此,他主张在政策设计上,货币政策要灵活,而财政政策要稳健。

   对于中国未来一两年的经济走势,贺铿表示,中国经济发生硬着陆不大可能,但也确实存在风险,其中最令人担忧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这两个问题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引爆经济危机。”他说。

   通胀并非流动性过剩所致

   贺铿认为,就治理通胀而言,当务之急是分辨清楚通胀的原因,但目前对此的认识尚不统一。

   他不同意主流的观点,即认为通胀是一个货币问题。“我们一直是收紧货币的,今年以来的六个月里,一个月的通胀比一个月的要高一些,为什么调整政策发挥不了作用?”

   贺铿表示,早在2006年和2007年,当时外汇储备为1万亿左右,不少学者就说流动性过剩,并担心会出现两位数的通胀,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这种担心成为现实;现在我们持有3万亿的外汇储备,2009年下发了9.7万亿的新增贷款,今年继续增加了不少,但这些因素也不会构成通胀。

   “原因在于,这些钱并没有形成居民的财富效应,我们的收入增长缓慢,而且相对前些年说,不但没有加快,而且增速是放缓的。”贺铿用消费数据分析称,“居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存款反而缩水,这时的购买力显然不会很旺。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扣除价格因素来看,一个月比一个月低,说明消费并不旺盛。”

   他也不同意目前的通胀是输入型通胀,“所谓石油等大宗产品的价格上涨,对我们是有影响,但是近一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宗产品的价格是在高位振荡,并没有飙升,我们的通货膨胀怎么上去的?”

   因此,贺铿认为,目前的通胀是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按贺铿的看法,在货币增发和财富效应没有形成的前提下,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源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过度地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使上游产品价格不断上升,推动了下游消费品价格的缓慢上涨。

   必须认真压缩基建规模

   贺铿开出的缓解通胀药方是“货币政策要灵活,而财政政策要稳健”。

   具体而言,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灵活,多用价格手段,少用数量手段,“不能让老百姓的钱缩水”;同时,必须认真地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必须减少地方政府性债务,必须紧缩财政开支。

   贺铿特别指出,地方政府的债务在11万亿左右,还呈现扩张的趋势,当前占GDP的比重虽然在40%的安全线以内,但依然容易出问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其中涉及到复杂的体制性问题。

   “即便采取前述两种手段之后,目前的通胀,也不可能很快就下降到正常水平,需要较长的时间。”贺铿表示,“正常的情况下,下半年的物价会平稳下来,只要农业不出大问题,CPI控制在5%以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处理CPI和GDP的关系上,在CPI问题比较大的情况下,应该提高对GDP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只要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房地产不出问题,我们的经济增长会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在本报记者问到当前正在推动的资源税改革是否会加重通胀时,他回应说,对此不必过虑,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配套手段,如结构性减税。

   “我一直主张对产品市场好的中小企业将进行结构性减税,甚至向欧洲国家学习,在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用财政来为这些中小企业的五险一金全部支付或者支付一半。” 贺铿建议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