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1日 21: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率先在全国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大规模改革户籍制度的重庆市今天(7月21日)推出一项酝酿已久的重大决定:五年投入1.1万亿元来缩小三大差距(城乡、区域、贫富),促进共同富裕。
今天下午3:10中共重庆市委第三届九次全会全票通过了重庆市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重庆市决定: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
公租房:一千亿元,四千万平方米!
重庆从去年开始投入巨资,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到现在为止,已经通过摇号配租,让3万多户住房困难户住上了公租房,租金是同类商品房的60%。这一德政工程得到无数百姓的拥护。
现在,重庆市决定:三年总共建成四千万平方米公租房,让200万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公租房租满5年后租房可以成本价购买。重庆市黄奇帆市长说:“公租房加上原有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可将30%以上的城市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农转城:500万人!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重庆市,从去年八月,大规模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目前已经转户220多万人,年底可超过300万人。
重庆现在决定:要形成科学有序的转户常态机制,此后每年常态转移50万人,到2015年可转户进城500万人。其中30%到主城,60%到区县城,40%到中心镇。使农村人口由目前的2000万左右下降到1500万左右。
重庆还决定,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严格实行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据预测,花费不低于三千亿元)。对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确保退地权益。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防止“两极分化“
针对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重庆市决定:五年内,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高管薪酬同步提高,每年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对调节分配格局的杠杆作用。坚持把市级财政一般预算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
“先富带后富“。重庆市规定:市级国有集团资本收益的30%上缴财政,用于民生,服务社会。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党政部门对口帮扶,3年实现两千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并实行动态扶贫开发机制。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重庆要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就是: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定价确权,让农民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享受分红,或利用“地票”交易制度,直接获得85%的纯收益。同时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的规模和范围,实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以上,把“死资产变为活资源”,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创业行业。
重庆市还规定:到2015年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同时发展个体工商户150万个。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市大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创办微型企业,对他们实行资本金补助、等额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到目前为止,重庆已经创办了三万多个微型企业。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今天(7月21日)在重庆市委第三届九次全会上宣布:市财政每年将拿出3亿元扶持相关人员创办微型企业。到2015年要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
公共服务均衡化:五年投入三千亿元!
重庆市宣布:从本月起,对2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280万在校住读学生实施食品价格上涨的临时生活补贴,财政每月为此支出1亿多元。
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普九”、农村养老保险提前3年实现全覆盖的重庆,再次在全国率先提出:保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的比例,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其中包括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让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重庆市决定,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养老金人均水平高于全国。要对200万农村空巢老人建立养老服务补贴机制。还将建成一千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万个村卫生室,逐步提高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