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贷规模捉襟见肘 银行加大中小企倾斜力度

2011年07月22日 02: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徐子莫 发自上海

   进入7月以后,各家银行的信贷额度暂时缓解,但捉襟见肘的局面依旧未能够被打破。尽管已经挤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放贷,但从各家银行发放贷款的结构可以看出,今年放贷已加大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力度。

   人行上海总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年初相比,6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增幅高出全部企业贷款1.4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比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

  结构的明显变化

   随着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以往让人眼红的房地产贷款业务现在成了鸡肋,一方面信贷规模已经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不菲的利息收入。小企业贷款业务让银行看到了“曙光”,不仅是“十二五”计划中明确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日益旺盛,利息收入不言而喻。

   工商银行(601398,SH)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5917亿元,较年初增加1192亿元,增长25.2%,增速是全行平均贷款增速的4倍。

   据了解,工行在浙江、江苏等小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贷款余额都已经分别突破1000亿元。而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截至今年6月末上述两地区的小企业贷款的增幅分别为57%和143%,比全行平均增幅分别高出了32个和117个百分点。

   事实上,不仅是大行,以小企业为发放贷款主体的泰隆银行,今年在小企业的放贷节奏加快了 “跑马圈地”的步伐。

   7月19日,泰隆银行在小企业密集的上海松江新城成立松江支行。而截至6月末,该行上海分行存款余额30.11亿元;贷款余额12.78亿元;贷款户均仅72万元;500万以内的贷款比数占比达到99.32%;而不良贷款仅1笔。

   其实,不仅仅是贷款结构明显偏向中小企业,亦有银行看到扶持中小企业IPO的契机。

  扶持需“有保有压”

   上海银监局昨日也提及 “以行业信贷调整方式配合国家产业调整,坚持‘有保有压’,确保了小企业贷款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逐步退出‘两高一剩’行业,且集中度风险较高的行业贷款同比少增。”

   上海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在沪持牌小企业专营机构有3家、专营小企业业务的城商行2家、村镇银行5家,此外各大型银行分行成立专业部门、20家异地来沪中小银行分行中大部分设立了小企业专营部门。

   “不是所有贷款的中小企业我们都发放贷款,监管层也明确很多行业属于淘汰行业或者是 ‘夕阳’行业,这类企业我们通常都不会放款。”沪上一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如是说。

   上海银监局表示,一方面有效控制新兴产能过剩行业信贷,对传统“两高一剩”贷款和高集中度行业贷款科学盘整、有保有压;二是积极扶植绿色低碳行业、高新技术产业。

   而来自沪上19家中资金融机构信贷数据则明确列为“两高一剩”监测范围的13个行业中,酒精行业信贷已于两年前全部退出。棉纺加工行业、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制造行业、玻璃行业以及铁合金行业等5大行业信贷规模呈逐年递减态势。与此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水泥等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需求获得满足,该行业较年初贷款增加了7.59亿元。

   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控制和压缩部分信贷的同时,沪银行机构抓住绿色信贷的核心机制,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到银行信贷政策、信贷文化和贷款管理流程之中,将高新技术实体经济列为重要战略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在沪19家中资金融机构对上海市科委2008年~2010年6月认定的253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总量已增加了51.83亿元,同比多增13.93亿元;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节能减排以及核能、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绿色低碳行业的贷款总量增加20.67亿元,同比多增4.58亿元。

   涉农类行业在银行机构逐步得到重视和倾斜,实现了保证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去年的要求。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