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23:58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咱家是猪。
这不是作家夏目漱石小说里的剧情,这是今年上半年居民经济生活中最重头的戏,一样精彩,一样无奈。
7月12日,惹了祸的“猪先生”再次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的主角。
“猪先生”一下子成为了明星,它一手提着老百姓的“菜篮子”,一手则牵着CPI走向。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来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
从今年年初开始爆发,4月份左右显现全面通胀苗头,6月份已几乎找不到不涨价的物品。整个上半年的CPI走出了向上的箭头。相应地,央行一月一提存准率、两月一加息地迎头打压;发改委更是变身约谈委对物价围追堵截。从紧政策随着滞胀风险骤增陷入两难,多方希望CPI年中见顶并促成政策的拐点。
结果却很难乐观。商务部7月19日数据显示,上周8种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上涨1%,已连续11周上涨。此外,发改委对食用油生产企业在今年6月底前暂缓提价的“限价令”已经到期,未来一段时间,将迎来食用油价的补涨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向记者预测,今年三季度CPI可能仍会在5.5%以上,全年CPI突破5%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只猪的CPI
似曾相识“猪”归来。
一样惹祸的猪,一样拉高CPI,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07-2008年的那波物价上涨。但显然,今年的形势更加复杂,调控难度也更大。
负责家中“后勤”工作的杨女士发现,几个月来超市中猪肉的价格是一天一涨,而最新标出的价格更是达到了“15元/斤”。
事实上,4月份以来,一天一变化的猪肉价格让百姓心惊胆战。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一个月猪肉价格上涨了57.1%,价格已经超过了2008年的历史高价。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7月11日至17日当周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已达到每公斤26.15元,再次刷新了2004年以来的新高。
前期存栏量不足、疫情多发导致养猪户补栏热情不高、饲料成本高企、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多个因素导致了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一直“坚挺”。而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大约会持续3年,一般养猪户“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猪肉价格今年节节攀高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早在去年年底就预测今年对于养猪者来说应该是个丰收年。去年猪肉价格较低,很多中小养殖户退出这个行业。再加上猪病比较严重,成活率比较低,存栏量一直在下降,导致供需短缺。春节后又发生了仔猪的流行性腹泻,仔猪供应在5、6月份几乎断档,再加上5、6月份玉米价格上涨,多个因素导致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
连续两年亏损的养猪户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却苦了百姓的腰包。民以食为天,小小猪肉,关联民生,兹事体大,决策层坐不住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天三次过问猪肉价格,并于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出台“国五条”,部署了一系列增加生猪供给和保障猪肉价格稳定的措施。相比2008年的扶持措施,这一次显然更有针对性,力度也更大。
全面通胀来临
通胀已经不单单是一只猪在飞。
回顾2007-2008年那波物价上涨,很明显是结构性上涨,主要表现为在猪肉价格带动下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因此管理层只需集中精力解决“猪”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人们无不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涨价压力。
继今年4月份涨价后,国内五大运动服装品牌又开始酝酿新一轮的集体涨价。李宁公司日前宣布,第四季度鞋产品价格将上涨7.8%,服装将上涨17.9%,而在此前,特步、匹克等国内运动品牌同样将提价一到两成。
另外,今年4月份以来,中国多个大中城市掀起一轮出租车涨价潮。其中,长春、北京、南宁、深圳、大连、上海、香港等地,先后以增加燃油附加费、上涨起步价和超程单价等方式提高出租车运价。
有数据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15种蔬菜零售价格平均上涨50%,深圳有的涨幅超过80%;10种水果平均上涨75%左右;10种海鲜平均上涨50%左右,主粮与食用油上涨超过25%。
由于进口原料连续大幅涨价,已在2010年底出现过全国范围涨价潮的食用油企业,今年3月又在酝酿二次涨价。4月份,国家发改委再次紧急约谈多家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终于达成暂缓调价两个月的协议,但也仅仅是两个月。
近日有报道显示,鲁花食用油已向销售商下达了调价通知,上涨幅度在4%至10%不等。而商务部统计数据也显示,在7月4日至10日这周里,国内食用油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5%,涨幅扩大了0.3个百分点。
面对发改委的“约谈”,许多企业在生存压力面前并不买账,以雅培、惠氏为首的外资企业率先全线涨价,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企业通过产品“瘦身”变相涨价,雅诗兰黛中国公司宣布上调其部分产品的零售价,联合利华、宝洁、欧莱雅以及安利等外资品牌也都于近期纷纷实施涨价计划。
对于百姓来说,今年涨价的事情现在都是比较常见的了,不涨价的倒是难见了。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之前过于宽松的信贷环境、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以及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通胀”时代,这轮通胀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稳物价任务艰巨
一边是发改委的行政手段,一边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不过遗憾的是CPI依旧如此亢奋。
这就好像一场抗通胀的追逐赛,跑在前面的是CPI,央行边挥泪加息边一路追赶,不想在关键时刻被半路冲出来的猪撞了一下腰。发改委作为央行忠实的“队友”,则在跑道上设置障碍围追堵截。
回顾整个上半年,在防通胀路上,发改委已将行政“窗口指导”运用到了极致,但可惜猜中了开头,却控制不了结局。而央行无疑成为出镜最高的部门,货币政策尽出,却仍涨声一片,通胀调控指标也从3%放宽到5%,越调调门越高。
尽管如此,统计局和发改委仍强调,物价是结构性上涨,不是全面上涨。不过下半年将抗通胀继续放在首位,也是他们的一致看法。因此,下半年的物价走势能否如期回落,猪肉价格如何演绎至关重要。
王军分析认为:“考虑到明年春节前后、冬季和春节前后是一般传统的猪肉销售旺季,这一轮猪价回落可能会推迟到明年春节以后。”
王军表示,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不会比上半年有所减轻,通胀的峰值可能延迟,中长期的温和通胀可能会成为常态。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可能的自然灾害或将影响秋粮供应,三季度以后,国内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这和之前普遍希望的落差很大,即翘尾因素减弱,CPI 6月见顶并成为两难政策的缓和点。
“通胀预期未变,6月份并不是顶,7、8月还会在6%上下,全年肯定超过政府4%的控制目标,甚至有可能超过5%,通货膨胀确实有长期化的趋势。”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