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小城镇

2011年07月23日 11:03 来源:中国经营报

  李正豪

  彭真怀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中国未来的希望就在于小城镇,只有小城镇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产业,才能带动农民富裕起来。我坚信,面对我国发展中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下行风险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低碳示范镇建设是目前唯一可以培育的空间因素。

  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就在于小城镇,只有小城镇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产业,才能带动农民富裕起来。

  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小城镇

  据了解,到2015年,我国将建设100个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0个新能源示范区和1万个新能源示范镇。我认为,内需型经济的最大潜力在这些示范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也在这些示范镇。我国小城镇的低碳发展之路,对解决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等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城镇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城乡二元结构,事关国家可持续增长。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市场需求下降,倒逼我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从国外转向国内,从城市转向农村。

  抓住低碳示范镇建设这个城乡空间网络的关节点,我认为是抓住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打个比方说,如果真能集中建设1万个示范镇,至少可以就地吸纳1亿~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这些示范镇建成区面积以每平方公里投资1亿~2亿元计算,每年就能带动不少于3000亿元的关联投资,增加近千万人的市场消费。

  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会看到,低碳示范镇建设关联度高、影响面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能够直接体现农民生活和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

  我在各地调研时经常听到反映,在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的使用上,中央政府更习惯于向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倾斜,省级政府向省会和地级以上城市倾斜。对于县城和小城镇的政策设计,一直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中。我经常听到镇一级的干部跟我说,十多个中央部委多头管理,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严重分散,形成不了有效合力。因此,澄清模糊认识,防止片面化和简单化,对于集中建设低碳示范镇显得十分紧迫。

  优先支持大城市的卫星小城镇

  有人会说,集中发展新能源示范镇,岂不是与各地正在实施的大项目发生冲突?在怎样应对当前复杂局面这个问题上,我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一些地方拼凑上亿甚至几十亿元的所谓大项目,大多集中在铁路、公路和机场等方面,实际上是没有效益的投资灾难。我认为应当分清轻重缓急,既要讲量力而行又要讲尽力而为,必须以政治智慧和勇气,坚决制止地方政府、中央部委和垄断企业的投资扭曲,下决心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低碳示范镇建设。

  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最揪心的问题是国内需求不足,低碳示范镇建设又恰恰需求旺盛。引进一个品牌企业、一所知名学校、一家特色医院,或者建设一个特色市场,就可以把示范镇搞得红红火火。作为一种投资行为,这些示范镇的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冶金和机电等行业;作为一种消费行为,这些示范镇能够改变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进入农民家庭,实实在在地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台阶。

  也许会有人质疑我的上述判断,但我仍然坚信,面对我国发展中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下行风险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低碳示范镇建设是目前唯一可以培育的空间因素。现在的问题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需要改变“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先工业、后农业”的习惯做法,打破思维定势。

  我认为低碳示范镇建设不宜一开始就把面铺得过大。总体建设思路应当是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打造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消费中心。为此,有必要优先支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卫星小城镇;优先支持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城镇;优先支持有资源、有特色和有主导产业支撑的小城镇;优先支持经济发达、城镇密集区域的小城镇,形成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