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试点两周年仍是“有限开放” 三问消费金融

2011年07月23日 11:15 来源:中国经营报

  李蕾 邓娴

  “这不是一个会马上产生盈利的生意。”米乐· 科雷沙(Miroslav Kolesar)这样对他在中国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断言。

  米乐是捷信中国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捷信”)的核心创立者。正是出于对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看好,2004年,其母公司PPF就已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7年,捷信已在广东先期开展消费贷款业务。2010年12月在中国正式挂牌。在“潜伏”7年之后,捷信预计公司今年盈亏将“基本上能够打平”。

  至今,《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已经两周年,但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天津试点的北银、中银、四川锦城消费金融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北银消费”、“中银消费”、“四川锦城”)以及捷信在老百姓眼中仍属新生事物。要在政策鼓励的“有限开放”和风险控制中吃到未来消费市场的大蛋糕,这些消费类金融公司还面临长长的问题单。

  问题一:与银行直接竞争?

  只需交一笔手续费,信用卡同样可以办理分期付款,为何要通过消费金融公司贷款?消费公司如何定位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这并不奇怪。在《办法》中,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开展服务的领域正是以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以及旅游、教育、婚庆、装修等一般消费事项为主的消费信贷。然而,在刷卡即可“随心所欲”进行消费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都缺乏通过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实现购物的动力,这也使得消费金融公司一经问世,就面临着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及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重复建设”的质疑。

  而在西方成熟经济体,如经合组织(OECD),消费信贷(不包括房贷)对于GDP贡献度达到15%~20%,而中国目前还不足6%。“这意味着(消费金融)市场潜力非常大,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说。如中银消费目前客户的平均年龄仅为32岁。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人群逐步进入消费主力人群,也意味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不成问题”。

  事实上,在运作模式比较成熟的欧美及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消费金融公司在个人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接近30%,形成与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三分天下的局面。

  “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产品结构和服务。”中银消费相关人士表示,未来也会考虑通过信托融资、资产转让等解决流动性问题,也可与商户商洽延期支付+利息分享为模式的账期融资。

  在中国消费金融论坛秘书长、安家世行董事总经理杨大勇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是应运而生。“信用卡对于受众范围有自己的界定和设计,一部分人不具备申请信用卡的资格或者没有使用信用卡的必要,但是又有消费的需求。实际上,消费金融公司的使命是不断推出满足中低端客户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杨大勇说,要想取得发展,消费金融公司需要界定一些渠道、产品或者特定的人群来服务,并且要有独特的卖点来吸引消费者。

  “比如专门就对某一款产品如时下最潮的iPad2或者韩国某一款很受女生欢迎的BB霜,与所属公司进行合作,只有我这个渠道可以购买或者通过我这个渠道有优惠,再比如针对出租车司机提供消费信贷,因为他们背后有出租车公司和协会。”

  而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要想告诉消费者,对于信用卡与消费金融公司贷款的使用并不是非此即彼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据悉,目前中银消费的绝大部分客户都拥有信用卡,该公司人士表示,“中银消费提供的贷款数额不大、利率较高是一方面,而每月还款压力低、周转灵活、服务流程快捷是另一个方面,需要消费融资且每月偿还能力有限的客户会根据自身需要加以选择。”

  消费金融公司的另外一个机会还在于,客户群体可以差异化。“银行是中高端,我们是平均收入不高的中低端,并且这个群体可以通过接触消费金融公司比较简单的产品逐渐变成银行的客户。”米乐说。

  问题二:民营资本难进入

  《办法》要求,出资人要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额,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最低注册资本等,这些要求“显然只有大银行能做”。

  4家消费金融公司运营一年有余,各家也先后披露了业绩:“截至今年4月27日,北银累计发放消费贷款超1.3亿元”,“中银目前累计发放贷款额度7亿元左右”,“截至目前捷信发放贷款总额为20亿元人民币”。

  对于这样的成绩,业内相关人士并不感到兴奋。“想想我们国家全年的贷款余额是多少,某国有大型银行仅在北京的个贷业务就做到上百亿元。”杨大勇认为,比较之下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很大程度上,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未能真正撬动消费的症结在于《办法》的诸多限定,因为“制度设计没有给予消费金融公司很好的生命力来配置这么庞大的消费需求”。杨大勇认为,在对消费金融公司设定的资格条件上,国内与国际上的区别在于并非基于产业背景。

  “现有规定把那些长期跟小额信贷客户打交道、对于消费信贷市场经验更多的民营资本挡在了门外。”孟祥轶表示,消费金融市场所面对的人群是银行所不愿意以及不擅长做的,和商业银行比较显然民间资本更具活力,应该借鉴美国监管机构的做法,放开市场,监管跟上。

  另一项导致消费金融公司“先天不足”的约束在于《办法》规定的“试点阶段不涉及房贷和车贷”。实际上,房贷和车贷不仅是西方国家市场消费信贷中最重要的两类,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以来“我国的房贷都牢牢占据着消费信贷7到8成的比重”。

  孟祥轶认为,对监管机构而言,出于类似美国次贷危机那种过度透支消费,以及金融从业机构资质不够可能导致风险的考虑,做出“让大型商业银行来控股消费金融公司”先试水的设定是一种最为安全的方式。但从经济学的角度,限制消费金融公司不让做车贷、房贷的着眼点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谨慎。不能因为觉得这个行业风险大,就不让民间资本进来。

  在此制度框架下,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唯有另辟蹊径。比如捷信就考虑在其他市场得到补偿,“个人日常耐用消费品和生活消费的领域目前的确还尚待挖掘”。而这两个领域巨大的载体就在中国最广阔的腹地。

  捷信已经开始了切实的动作。此前,捷信较早进入的都是大城市,但现在进入到很多的二三线城市。与此前他国不同的一点在于,除了市民客户,对于中国生活在郊区和农村的客户也开始有所倾斜。

  目前,捷信已在重庆、天津、广东、四川等地区总计30余个城市开展业务。米乐认为,实现跨地域经营能帮助消费金融公司提高贷款总额,是最终实现盈利的关键。 “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我们的销售网络已经将近8000个,包括全国性的连锁和当地的零售商。我们的战略是希望面对各种各样的商家,如果要挖出市场的潜能,需要看到市场的各个层面。”米乐如此解释上述捷信在中国的“突破”。

  相比捷信,另外三家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则因为母行的平台优势提升了吸引客户的筹码。比如按照中行附属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中银消费金融公司证明资信良好的消费客户,将在房贷、车贷或其他银行服务领域获得中国银行提供的优惠”。

  问题三:征信难题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老百姓接受消费信贷的意识并不强。诸如骗贷、改变贷款用途行为仍然存在,这使得消费金融业务容易滋生较大的风险。

  从国外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其面对的客户主要是比较难于获得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收入较低、缺乏信用历史的群体,比如即将步入职场,但有强烈融资需求的年轻准白领阶层。

  北银消费与四川锦程分别推出的“助业贷”和“精英贷”即是瞄准此类人群。“助业贷”设立3个月“宽限期”,在此期间只交利息,无任何账户管理费,从贷款第4个月开始偿还本息。“精英贷”则专为成都市内各大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群体量身打造。

  但是,“这部分缺乏信用历史、成分多样的庞大人群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时刻需要在保证收益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平衡。”孟祥轶说。北银消费常务副总经理宋文昌也认为,由于欠缺有效的验证渠道,消费金融公司核实借款人信用状况及收入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孟祥轶提到,从具体的操作流程来看,现在消费金融公司不允许发放贷记卡,比如中银消费公司要求想要申请贷款的客户需要具有稳定收入、提供收入证明、缴金证明等,这个与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贷款相违背,又把一部分人刨除掉了,因为有很多人没有可以提供的证明,但是确实有还款能力。

  服务的快捷和低门槛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需要较高的风险忍受度,这也是消费金融的贷款利率高于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硬币的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完备,虽然很多部门建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彼此之间并不共享。“这就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只能依靠自己对发生过交易的客户进行信用累计,但这个过程将非常缓慢。”孟祥轶认为,鉴于国内目前的征信环境,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创新上可发挥的余地将很小。据了解,捷信在进入中国的7年间,目前已经培育起近百万的用户量,积累了相关的信用数据。

  如何将饼做大在美国西海岸已经成为现实,美国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和风险打分模型使得消费金融公司能够向更广泛的人群加以渗透。

  链接

  4家试点金融消费公司

  ▲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2010年3月1日在北京开业,由北京银行独资设立。

  ▲四川锦城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2010年3月1日在成都成立,股东方为成都银行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占比分别为51%、49%。

  ▲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2010年6月12日在上海成立,由中国银行、百联集团以及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出资比例依次为51%、30%和19%。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1日在天津开业,由PPF集团全资建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