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尹中立:下半年股市不会比上半年好

2011年07月26日 01:5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尹中立(社科院金融专家)

   2011年初,笔者曾经撰文指出,对于我国的资产价格 (主要是股价和房价)而言,2011年需要关注国内物价及美元汇率的走势。物价的走势决定货币政策的松紧,而美元指数的趋势则关系到资本在全球范围的重新配置。物价上升对股市来说只是小风险,大风险来自美元的反转。现在时间已至7月底,笔者的这个判断依然有效。

  物价上涨对股市压力大

   年初,很多大行都预测,今年的物价将前高后低,最高点在6、7月份,货币政策的操作应该是上半年紧缩而下半年放松,因此股市应该是先抑后扬。6月份的CPI如大家预测的一样,创3年新高,市场期待物价从8月份开始回落。

   但笔者一直认为,今年的物价上半年较高,而下半年即使统计翘尾因素减弱,也难以像市场期待的那样快速回落。因为当前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基础是货币超发,这个因素并没有消除。从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因素,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是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而导致人工成本上升的原因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这些因素都依然存在。简而言之,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的,而不是供求关系导致的。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服务类价格的上涨。从2011年5月份的物价走势看,食品价格有所下跌 (环比为-0.3%),而房租、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成为新的涨价因素。导致服务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农产品类似,主要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引发的成本推动。

   股市在第一季度走出了一段不错的行情,但上证综指运行到3100点附近时,缺少基本面的配合,股价再次探底。进入7月份,市场开始憧憬货币政策放松,股价从2600点开始反弹。但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没有传出宏观政策放松的信号,控制物价仍然是下半年的首要任务,同时,重申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

   因此,股价向上突破2800点的概率极小,向下寻找支撑是大概率事件,今年下半年的股市不会比上半年更好。

  货币只能收紧,不会放松

   从表象看,今年上半年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市场感觉资金紧张,似乎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其实不然。

   实际上,现在提准只是为了对冲到期的央票和外汇占款。从融资规模看,货币政策只能说是中性的。从年初的计划看,今年的信贷规模比2010年稍有减少,多数预测为7.5万亿元左右。从实际情况看,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4.17万亿元,与大家的预测基本一致,但社会融资增量为7.76万亿元,与2010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减少了3300亿元),比正常年份还是多出30%以上。也就是说,并没有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资金紧张也是事实,它是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后遗症,是政府投资规模过大占用了过多信贷资源的结果。正确的解决途径是压缩政府投资规模。但很多项目是2009年上的,现在没有收尾,资金却又出了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50%是靠融资的,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27万亿元,融资规模约为14万亿元,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至少比2010年多20%,总规模应在32.5万亿元左右,需要配套的融资规模是16万亿元左右。如果将融资规模控制在去年的14万亿元,资金自然紧张。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银行首先要满足国有企业及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民营企业的贷款就被压缩。

   如果不压缩,每年增加十几万亿的货币投放,物价稳定将是很大的问题。因此,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稳定物价是第一位的工作”,显然,资金紧张的问题在今年下半年还不会缓解。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市场利率将继续上升或保持高位,股市、楼市价格都会受压。

  蓝筹股为什么没行情

   自2009年以来,以银行为代表的蓝筹股估值逐渐降低,引起了很多投资者关注。

   有人认为,蓝筹股估值很低,有投资价值。这个结论需要认真分析。从蓝筹股的行业分类看,主要是银行、钢铁、石油、石化、煤炭等,这些都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估值与周期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当周期从顶端回落时,估值必然很低,低估值反映了市场对未来悲观的预期。以银行股为例,尽管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银行股的业绩表现优异,盈利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但市场对10.7万亿元的地方债务的担忧无法释怀,尤其是近期少数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的迹象后,担忧变成了恐惧。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蓝筹股大多数属于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企业以社会稳定和解决就业为最重要的目标,为股东盈利是次要目标。这样的企业对国家有利,对小股东不利。再以银行为例,在2009年,中央一声令下,纷纷放贷款,将风险暂时搁置起来,这样的行为显然是对小股东不利的。

   从投资者结构看,投资蓝筹股的主要是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及散户投资者对蓝筹股没有兴趣 (除非蓝筹股形成了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基金规模扩张的快慢就决定了蓝筹股股价上涨的速度。2008年以后,基金的总规模一直没有摆脱净减少的悲惨命运,而2009年在业绩大增的情况下,基金规模也是缩水的。蓝筹股的主力买家不断缩水,蓝筹股股价当然只有不断下跌了。假如出现2007年的情形,基金投资者疯狂买基金,则蓝筹股将有大牛市行情了。

   展望未来,只要投资者对基金的信心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基金的总规模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则蓝筹股会持续低迷。蓝筹股的估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创业板和中小板风险很高

   在蓝筹股整体没戏的情况下,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是否有机会?如果时间倒回到2010年,答案或许是肯定的。2010年很多基金因为积极配置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而获得成功,但这是暂时的。依笔者之见,这些公司存在以下风险隐患:

   首先,估值过高。按照正常的市场定价标准,小型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较差的,市场应该有更高的风险溢价。简单来说,同一个行业内的小公司的估值应该比大公司低,而现在的市场正好相反。有人说,小公司的成长性好,应该给予高溢价。但看看这些小公司,很多已经经营十几年了,如果有高成长性,早应该成长成大公司了,这些公司在过去没有高成长性,将来怎么能保证它的高成长性?

   其次,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充满陷阱。从招股说明书看,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上市前的一年的利润都有快速的上涨,如一家上市不久的公司,2009年的每股利润只有0.2元,但2010年就变成了每股1.5元,公司解释是产品价格大幅度涨价所致。既然产品价格可以大幅度涨价,那么该产品就存在跌价的风险。可见,人为粉饰报表的迹象非常明显。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这些公司大多属于“人造美女”,在美丽的报表之下潜藏着重重危机。

   再次,存在流动性陷阱。去年不少基金在投资中小板和创业板时,感觉很爽,用很少的资金就可以把股价推高,但当资金需要减持时就傻眼了,根本卖不出去。许多股票在今年上半年价格被腰斩,但基金无法脱身。尤其是潜伏其中的PE们开始减持时,资本市场的残酷本性将彻底暴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