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7日 01:2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最近媒体曝出,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联合体在波兰承包的某高速公路项目惨遭失败,失败的原因在于中外海公司以低价竞标获得项目建设权后,无法按时保质履行合同规定的建设项目。
这起恶性案件的发生,给“走出去”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今年在海外资源并购和海外工程承包中,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因为违约、违法、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等原因,遭到了不少国家的指责。这不仅给西方舆论制造了口舌——指责中国“走出去”是“新殖民主义”,一些国家民众也产生了不少不满情绪。
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坚持最基本的诚信原则。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海外项目,罔顾商业上的可行性,在竞标中恶性出高价或者低价,竞标成功之后则试图通过各种“政治游戏”蒙混过关。一旦蒙混不过关则出现大量不能履约的现象,结果遭到东道国的严厉处罚。
中国企业“走出去”,守法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不少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了解也不愿意遵守东道国法律,总是希望以“政治游戏”代替商业规则。实践证明,这样的意识和逻辑,不论在法治健全与否的国家都是行不通的。企业及其员工不能遵守当地法律,合理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维权当地劳工的权益,必然遭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唾弃和抵制。
“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不守信、不守法的做法,从大处说,伤害了中国的形象和政府的信用。从小处说,它毁坏了企业自身形象,也损坏了其他想“走出去”企业的利益。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将企业利益与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紧密结合,才能赢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欢迎。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