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8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高初建
据报道,截至7月24日,又有央行、国家旅游局等两个部门公开“三公”(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经费,至此,已有约70个部门向全社会“晒”出了2010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账单。此外,北京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三公”公开的省市。“三公”账本正在一点一点地向公众掀开长期神秘的面纱。
从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委公开“三公”费用以来,尽管时间上有所拖延,尽管相关部委似乎不那么情愿,尽管公布的账本没有规范可言,但毕竟形势比人强,七成以上的部委还是对“三公”费用进行了公开。
“三公”费用的公开,本身不是目的。如果仅仅把账本“晒”出来,却不解释某一笔费用是怎么花的,为什么这么花,支出的费用合理不合理,那么,“晒”出来的实际上是一本糊涂账。显然,公众希望知晓的,比公开出来的东西要多,要细。
有专家学者说,中央部委公开的账本不一定人人都能看懂,否则“人人都能当财政部长了”。这话听起来莫测高深,其实是强词夺理。的确,财政部长绝非人人能当,但并不表明需要公开的“三公”费用偏偏不让多数人能看明白。事实上,即使是财政部长,也未必对各个部委是怎么花钱的这件事能知道的很清楚。如果有必要,某些部委中那些“穿西装,戴套袖”的高手做出来的账真可以让财政部长看得一头雾水。
当然,只要不是刻意造假,从公开的账目中总还是能找出不少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在北京市公布的11.3亿“三公”费用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1亿元,占了大头,说明“公车消费”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又比如,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详细说明:“2010年,审计署及18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的公务车辆编制数和实有数均为206辆,全年车辆运行费1114.65万元,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
“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是什么概念?如今许多老百姓都是私家车主,他们对每年用车养车该花多少钱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心里都有个小九九。因此,公众不会认为公家的车挑费那么高,真的表明官员们每天都在昼夜兼程,日理万机;相反,公众会质疑,花掉的“车辆运行维护费”仅仅是用于加油、修车吗?有没有把买“茅台”、“中华”的费用或洗桑拿、泡歌厅的费用算进去?总之,过高的公车费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车轮上的腐败”。
还有,在公开的“三公”费用中,有多少是合理的支出,有哪些是说不清的或不便说的支出,这应该是需要让公众明白的。比如“公务接待”一项,其中正常的工作餐、接待餐等等容易讲清楚,恰恰是非正常的公款吃喝恐怕是欲说还休。反正那些酒楼包厢里没有监控录像、监听录音,人们无从知道在里面大吃大喝的人在谈论什么重要工作?人们只知道,吃喝完了,有人会索要一张以某个显赫单位作抬头的发票。
所以说,“三公”公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对“三公”费用账目进行细化,进一步规范化,对公开程序以及“三公”费用公开后公众提出的问题、质疑的回应做出制度化的努力。而最终的目的,是确保政府的权力受到公民社会的有效监督,使公民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