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内蒙古山西等地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促经济转型

2011年07月29日 09: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资源型城市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主要困难有哪些?资源型城市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应当从哪些产业进行突破?政府应当从哪些方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扶持?当前,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实现经济转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紧迫

  发展非资源产业大势所趋

  提要产业结构单一让部分资源型城市在国内外资源价格的起起伏伏中饱尝甘苦。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资源型城市纷纷发力规划、振兴自己的接续替代产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版图上,山西、内蒙古等资源丰富的省区和上百个资源型城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跳出”资源局限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已成为这些地区的共识。

  中科院地理资源型研究所张文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资源地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发展形势所迫。

  作为煤炭能源大省,山西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4,外调出省煤量占全国的75%。在该省119个县(市、区)中有94个产煤县,资源型经济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大起大落成为山西经济难以摆脱的问题。

  由于长期对资源进行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枯竭,国内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显得后劲不足。一旦失去资源优势,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乏力。同时,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率也大大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

  要改变现状,亟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对此,不少资源型城市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

  张文忠对记者表示,资源型城市已经初步探索出几种有特色的发展模式:第一,由资源主导型产业向多元综合型产业转变,这也是国内许多资源城市产业转型所采取的主导模式。第二,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型模式。第三,由“黑色”向“绿色”产业的转型模式。第四,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模式。第五,搭建接续替代产业平台助推产业转型模式。

  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和2009年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同确定了44个资源枯竭试点城市。5年来,国家通过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央预算专项、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等方式,对资源枯竭试点城市累计支持资金530多亿元,使这些资源枯竭试点城市产业得以加快发展。但是,要彻底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仍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中央要求,山西省将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破解长期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现资源型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指导意见,准备用5年的时间,培育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较长、协作配套水平较高的非资源型产业集群60个。每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都超过100亿元,最终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这将使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在“十二五”末占到一半左右。

  山西和内蒙古将非资源产业发展推升到省级经济发展战略这个新的高度,绝非一时心血来潮,那么,它们到底又有哪些新的发展内涵呢?

  愿景

  资源型省区制定新的发展蓝图

  提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在非资源型产业上频频实施大手笔、大动作。山西、内蒙古等地不约而同地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道路上扬鞭奋蹄、开拓新的发展天地。

  如何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走循环经济路子”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讲,就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接替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山西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其定位是: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实现“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翻番。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产业是山西正在兴起的一项新的支柱产业。今年初,山西推出一项壮大新能源产业的“333”工程。该工程一是发展煤层气、煤炭清洁利用、焦炉煤气利用等3类煤基新能源清洁利用产业;二是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风机制造等3个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三是加快开发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种资源。山西省还出台了鼓励政策,将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5条产业链,打造7个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一批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年销售收入2500亿元以上。此外,现代制造业、物流产业、文化产业也被纳入新的发展规划之中。

  内蒙古发展非资源产业的新规划也催人振奋。到2015年之前,自治区将重点打造化学工业产业集群、冶金工业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服装纺织鞋帽小五金产业集群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七大非资源型产业集群中,稀土应用、风机制造、乳业等集群一直是内蒙古的“王牌”。

  内蒙古资源丰富,号称“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煤”。内蒙古提出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并不是脱离这些资源,而是突破“原字号”,不再简单地出售原木、原煤、原粮、原料等。

  据悉,内蒙古煤炭资源的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均居全国首位,但它没有盲目扩大煤炭产量,而是不断提高就地转化的比例。自治区明确要求,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必须把一半的原煤就地转化。在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思想的指导下,内蒙古走上了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环境污染少的资源利用新路:一是加快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通过积极发展煤炭清洁化技术打通高碳能源转化为低碳能源的路径,扎实推进煤转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化工产品。近年来,内蒙古建成了世界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直接液化生产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18万吨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在建国内第一套煤制烯烃装置、国内最大的煤制天然气装置。过去,内蒙古单纯依赖“煤从路上走”,如今已变成“煤从空中走”——变长距离运煤为大面积输电,“煤从地下走”——通过管道向外输油输气。二是积极发展循环经

  济。目前,自治区已形成“煤—电—煤化工—深加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煤—电—工业硅—多晶硅—光伏发电组件”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全区坑口电站群、煤矸石发电、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布局进一步优化。

  行动

  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优化升级

  提要从现有资源优势中转向新兴领域,会遇到发展中的阵痛。这种先行先试呼唤大胆探索、需要观念更新。而让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关键则是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实现科学发展。

  内蒙古西部煤城乌海的隆兴佰鸿照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投资3.78亿元人民币、年产20万盏大功率LED照明系列产品的公司,两年前吃的还是资源饭。该公司董事长于少龙算了一笔账:LED系列节能照明产品项目投产且产品全部投入市场后,每年可节约用电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万吨。

  到2015年全省煤层气年产量达到150亿立方米、煤层气发电装机达到150万千瓦、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山西壮大新能源产业的“333”工程将得到重点扶持。该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说,他们将把新能源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在规划、土地指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同时,他们还将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布局,山西正在着力打造四大煤基新能源生产地及三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15年,山西新能源产业累计可增加投资26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

  目前,按照就近利用原则,山西以晋城、阳泉、忻州、朔州、吕梁、临汾、太原为重点,建设井下抽采煤层气发电项目。记者在晋城煤业集团看到,这里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日产105万立方米的煤层气压缩站,日产90万立方米的煤层气液化厂,世界最大的12万千瓦瓦斯发电厂,世界最大的瓦斯发电集群以及21个煤层气加气站点。

  除了新能源,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将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一大路径。在太原重机集团煤机公司,记者看到该企业研发、制造的总装机功率达2500千瓦的电牵引采煤机可一次采全高6.2米、牵引速度为每分钟25米;为发展煤机产业,山西省在太原经济开发区划出3900亩土地,规划建设煤机装备产业园区。目前,园区采煤机产量占到了全国的20%。

  山西还将着力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说,未来5年,山西将以建成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为目标,以综合交通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公共信息和保税政策平台为依托,以重点物流工程建设为抓手,发展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或集团,使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由2009年的10%上升到50%以上,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009年的28%下降到20%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山西每年节省的物流成本和产生的带动效益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提升跨越。此外,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也将成为山西未来重点扶持行业。

  与山西的发展情况相类似,内蒙古在产业延伸、产业升级路径之外,注重发挥区位、能源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大物流、大旅游、大园区,并取得实效。目前,内蒙古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风电设备、化工机械、轻工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方面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总结发展非资源产业的经验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认为:“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最现实的路径是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在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做文章。”

  据悉,内蒙古、山西将把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各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了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实绩考核部门已经把非资源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了目标考核体系。发展非资源产业,资源大省终于扬帆起航。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