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节能产业:静悄悄地改变生活(组图)

2011年07月29日 21: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节能产业:静悄悄地改变生活(组图)

  曼谷邮报记者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采访 摄影 杨涛

  

节能产业:静悄悄地改变生活(组图)

  联合采访团在保定维特瑞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车间采访 摄影 杨涛

  

节能产业:静悄悄地改变生活(组图)

  英利光伏馆展示的太阳能座椅 摄影 杨涛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9日讯(记者 连俊 杨涛)7月29日上午,联合采访团乘坐的汽车,在河北省保定国家高新区的大街上行驶。在一个路口等红绿灯时,上方的太阳能面板,引起了采访团东盟记者的兴趣——此行采访第一站是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是该公司的主业,对这个话题大家自然格外关注。

  在英利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轰鸣的机器制造着高纯度硅锭,来往穿梭的流水线切割压缩着各类不同型号的面板,忙碌的工人穿梭其间。采访团中的东盟记者看到这一幕幕景象十分兴奋,纷纷拍照摄影,拉住随行的英利工作人员问个不停。而在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的同时,英利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向大家强调这样一句话,“要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太阳能电力”,英利公司投资者关系副总监田径告诉记者。

  在记者的概念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多与“高科技”、“大企业”这样的概念相联系,“‘用得起的太阳能电力’是怎样的东西”,星洲日报的记者向英利发问。同样的问题也在本报记者心头萦绕。不过,在英利光伏馆参观新产品设计时,记者找到了答案。

  在馆里,记者看到一款给游人设计的太阳能座椅,安置在道路两侧,白天提供路人休息的同时,通过太阳能面板吸收能量,存入座椅上自带的锂电池,到夜间自动打开进行照明。还有一款小巧精致的手电筒,握柄上一侧安装了一块小的太阳能面板,太阳光照3个小时,就能连续使用12个小时,“手电侧面有一个接口,还可以通过这个手电给手机充电”。此外,记者还看到利用太阳能给警灯供电的小型光伏巡逻车、太阳能楼道灯、光电互补光伏取暖控制器。而这些产品的设计思路里,无不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太阳能要应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不仅是英利这一家企业提出了这样的理念。2007年,保定市就提出了“建设太阳能之城”的目标,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太阳能产品在城市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如今,保定市区建筑、园林、交通信号、景区等领域建成的太阳能应用工程每年可节约2100万度电,折标准煤6720吨,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这其中,159个小区完成了照明太阳能改造工程,102个主要交通路口全部完成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用改造,37条路段安装了700基太阳能路灯——新能源,早已悄悄走入保定市民的生活。

  在保定维特瑞交通设施工程公司,采访团对之前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有了更多的了解。“正常阳光照射一天,能给信号灯提供4到5天的照明能源”,公司总经理柴江武告诉记者。“这个设备是不是很贵?这样是否会影响它的推广?”新海峡时报的记者向柴江武发问。“这一点,其实算算帐就清楚了”,柴江武告诉大家,以一个四方向、双向6车道的路口为例,换上太阳能信号灯后,一年能节电2600多度,“与普通交通信号灯相比,前期建设成本差别不大,而太阳能信号灯后期运行则要省不少电,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这个答案,得到了在场记者的认可。

  在此次活动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仲伟曾会见联合采访团全体成员,并与东盟媒体进行了互动,其中有一段对话尤为精彩。有东盟记者问到,中国该如何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在生产领域的开展?王仲伟表示,推动节能减排,仅仅在生产领域是不够的。节能减排,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必须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回想这段对话,对比在保定的所见所闻,引起了记者深深地思考......

  

节能产业:静悄悄地改变生活(组图)

  联合采访团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车间采访 摄影 杨涛

  

节能产业:静悄悄地改变生活(组图)

  联合采访团在英利公司生产车间参观 摄影 杨涛

  

节能产业:静悄悄地改变生活(组图)

  海峡时报记者和万象时报记者在车间采访 摄影 杨涛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