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华社 5声问责 请给答案

2011年07月30日 05:40 来源:东南快报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网帖《“7·23”动车事故的5点存疑》引发网民巨大关注,截至目前,该帖点击率已经超过28万人次,回复高达2235人次。就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疑问1

  高科技动车怎会“一(雷)击即中”

  网民质疑:集高科技于一身的动车及其供电系统应该有避雷设施,可还是被一击而中。因此,“雷击”一说很有商榷必要,谁来释疑解惑?

  记者调查:信号设备 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28日说,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分析,“7·23”动车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

  一位自称“铁路老信号员”的网民解释:铁路信号显示原则是,前方两个区间空闲亮绿灯,正常行驶;前方一个区间空闲亮黄灯,减速慢行随时停车;前方区间占用亮红灯,列车制动停车。动车及高铁都有自动停车设备。此次事故原因应是区间及温州南站信号控制失灵,D301一路绿灯正常行驶,茫然不知灾难降临。

  有气象部门的专家表示,铁路系统的避雷标准是自定的,因此对于究竟是不是因为雷击的原因不便于下定论。但是技术先进的高铁“因为雷击就能造成这样的事故”,太不可思议了。

  疑问2

  调度为何致命“失灵”

  网民质疑:动车突然停止运行,抛锚司机应否紧急报告,由调度室通知相关列车采取规避措施。那么,抛锚动车司机报告了否?调度室通知了没?调度中心为什么不能通过GPS发现动车失常?

  疑问3

  什么导致“跟车”过近

  网民质疑:每两列动车之间要保证有七八千米的“闭塞分区”距离,这个空间内绝对不允许同时存在两辆列车。是什么原因导致后面动车“跟车”过近,问题在哪?责任人又在哪?

  记者调查:铁路速度上去了 管理远远没跟上

  安路生说,在雷击造成温州南站信号设备故障后,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在信号灯失常后,事故也反映出现场作业控制不力。在故障发生后,相关电务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有专家认为,此种解释暴露出此次事故所反映的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控制等问题,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反映出铁路速度上去了,但是管理远远没有跟上。有专家指出,除了信号失灵之外,调度“失灵”更为可怕,这次事故假如还敲不醒有那种依赖思想的铁路人,迟早还会再出事故。

  疑问4

  为何受损车体被匆匆掩埋

  网民质疑:受损车体是认定事故的第一手检材,应该妥善保存,以供日后提取证据,认定责任之用。而现在,竟被匆匆掩埋。如此决定妥当否?

  记者调查:这么大事故 现场应当尽量保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系统工作人员表示,整个事故处置,不存在掩埋车头和“销毁证据”的问题。当时,高架桥下场地狭窄,施救大型设备没有足够的场地。为了使事故处理场地的利用率更高一些,就挖了一个大坑,将车头和一些事故车厢的损毁部件推到炕里。2008年4月28日山东胶济铁路事故时,在调查取证结束后,也是掩埋的。

  但是对此,有事故当事人说,中央一再强调“救人第一”,事实是有关方面却将动车清理与搜救同步进行,黄金72小时救援的时限未到就匆匆收兵恢复通车。我们平时开车发生刮擦事故,还需要先由交警现场认定责任后,才去按规定处理。这么大的事故,现场应当尽量保护,这才是正确合理的做法。

  疑问5

  特大事故应该如何问责

  网友质疑:在事故原因还未查清之前,铁道部门却已对上海铁路局多位负责人进行了免职处理,是否有息事宁人嫌疑?铁路事故处理问责究竟该怎么办?

  记者调查:事故的处理应该公开透明

  7月24日,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虽然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但无论何种原因,作为领导都是有责任的,所以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民盟中央常委陈万志说,一些官员往往冀望通过短期内的发展速度求得政绩。只有严加问责,才能迫使一些官员回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把公共安全、百姓生命视作不可逾越的红线。发生事故后,民众对铁路部门的处理产生了很多质疑,因此,事故的处理应该公开透明。还有的专家认为,真相越早让公众知晓,就越能较快地平息猜疑和恐慌,在科学、缜密的基础上提速调查才是关键,在厘清责任的基础上不管涉及到谁都要坚决、彻底地问责。据新华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