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30日 05:55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 本周沪深股市震荡下挫,双双收出连续第二根周阴线,成交明显萎缩。周五午后,股指弱势下探后再次出现大幅回升的走势,推动大盘的是前期连续下挫的金融板块。不过,资金跟风不足,个股跌多涨少,表明大盘并没有脱离危险。不过,也有人士认为,主力积极护盘,或意味着目前点位并不高。
投资者该如何看待银行股的护盘?如何分析目前的宏观环境?8月份能否绝地反击?昨日盘后,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江证券陈重道、中山证券刘震和湘财证券陈永强三位分析师。
银行股异动为护盘
记者:周一大跌后,股指连续四个交易日在低位弱势震荡,周五下午,银行股集体启动,市场强势回升,沪指险守2700点大关。如何看待银行股的异动?
陈重道:昨日,主力拉升银行等金融股,旨在重新激发市场人气,客观上起到了护盘的作用。事实上,此前,“两桶油”也在盘中屡有护盘动作。当然,也表明目前市场所处的位置并不高,银行股估值很低,前期调整充分,也是主力敢于大胆做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震:银行股前期下跌时间较长,跌幅较大,这是主力拉升银行股的主要原因。另外,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行业能承受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业没有被房地产裹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超跌反弹有助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跌到目前位置,有主力资金护盘也在情理之中。
陈永强:周五盘中,以中信银行为首的金融股的护盘行为,是主力拿小资金撬动小市值银行股拉升指数,多方试探性护盘意图明显。但盘中除了券商板块外,其余个股基本没有跟风,护盘以失败告终,且又为下周大盘走势埋下了隐患。从全周看,中石油、煤炭、有色等品种屡有护盘动作,但大盘仍积弱难返,也应验了“多头不死,跌势不止”的股谚。当然,伴随着市场的再次回落,也会出现一些被错杀的优质品种,投资者选股的思路,要着重于公司的成长性和股价的匹配性。
利空过后或迎转机
记者:目前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市场处在迷茫期。应怎样看目前的市场基本面?
陈重道:目前的利空消息看似很多,如欧债危机、美债违约风险,国内方面有CPI高位运行、宏观调控未见放缓、加息和提准预期仍存、PMI回落至50以下,加上动车追尾等等,的确对当前的市场走势有很大的压制作用。但历史经验表明,在众多利空云集并打压大盘时,转机或现。因此,对目前的市场,投资者没必要太过悲观。仅就美债违约风险而言,最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美国不会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达成协议,则市场或迎来反弹行情。
刘震:目前的利空因素的确很多,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些利空更多的是短期利空,且大多数在预期之中。此轮二次探底,正是对这些利空因素的一个消化过程。后市方面,随着这些利空的逐步缓解,市场将迎来持续性上攻行情。
陈永强:本周下跌表面上的导火索是动车组脱轨引发的对高铁相关个股的抛售所导致。其背后主因是对新兴产业信心的打击,尤其是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从外部因素看,美国暂时并未就提高债务总额达成一致意见,但本人认为大盘走弱的核心因素依然来自于内部。这波自2610点的反弹,是建立在通胀可控的预期基础上的。而上周末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的基调依然是防通胀、控房价,导致市场的预期再度转变,从而造成目前“多杀多”局面出现。短期不利因素还有下周包括中国水利等大盘股的新股发行压力,下周又将公布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主流机构对7月CPI数据较不乐观,加息和提准呼声再起。而本周释放的一些利好如养老金的“401K”入市计划、上市公司的强制分红制度,均为“远水解不了近渴”。
谨慎看待8月行情
记者:至昨日,7月行情收官,两市双双收出月阴线。8月份行情会不会好转?
陈重道:从周K线的技术指标看,沪指MACD指标的白线本周开始下穿黄线,表明后市并不乐观。从日K线看,本轮调整创出的2677点低点不能破,否则,沪指可能进一步考验2600点的支撑。对于8月份的行情,下周的走势很关键,如果下周破位,则中线走势将向淡。因此,下周初,投资者应关注2677点的得失,如果有效失守,则应减仓。
刘震:二次探底行情正在进行中。对8月份行情,本人比较看好。因为随着利空因素的逐步消除,市场向上的概率将越来越大。下周如果没有新的利空因素出现,市场将重新恢复上攻形态,建议投资者低位补仓,重点关注超跌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
陈永强:在周一破位后,本周股指在2700点附近横盘整理了4个交易日,但成交量萎缩,冲高意愿明显不足,短期仍受到5日均线的压力。和上周五一样,大盘又到了一个变盘的临界点,在基本面因素没有好转的情况下,下周大盘再下台阶的可能性很大。前期大盘反弹到2800点构筑了典型的双头形态,按量度跌幅看,短期上证综指有回落到2610至2650点区域的可能,中期看,跌破2610点创出调整新低也不能排除。但由于部分股票的低估值,大盘或以震荡方式,或以拉锯式反复调整。总体看来,8月份行情不容乐观,股指向上拓展空间不大。操作上,建议投资者以观望为主,保持足够的谨慎。
(本次记者郑先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