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夏粮收购大幕开启 市场化收购成为主导

2011年07月31日 07: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夏粮收购大幕开启市场化收购成为主导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粮食储备库的职工忙着将夏粮入库。

  李宗宪摄

  1麦价高开

  今年小麦开秤价格即高于最低收购价,虽然部分地区农民出现惜售,但收购市场整体平稳

  7月17日,从早上开始,雨水就时不时地落下。这样的天气无法出去打工,夏兴怀一早就到自家稻田里去拔草,路上碰到不少跟他一样不能外出务工的乡亲在地里忙活着。

  夏兴怀今年57岁,家在江苏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络阳行政村。家里10口人,由于两个儿媳妇和孙子孙女没分到地,所以一家人只有7亩地。儿子儿媳都在南京等地打工,家里实际种田的只有夏兴怀一个,而他也只是为了不让地撂荒,在务工之余回家种种。

  今年的小麦收成不错,亩产达到700斤,比去年高出将近200斤,4900斤小麦打回家里,夏兴怀品尝到了丰收的滋味儿。

  按照当地的饮食习惯,村里人不会留小麦做口粮,而且怕梅雨季节不利于粮食储存,基本在入梅前把小麦全部卖掉,村里人绝大多数在外务工,每天80元左右的收入,让他们对于小麦价格不太敏感,没人会等后市价格再涨。夏兴怀也不例外。

  6月18日,夏兴怀雇了辆拖拉机,把家里的小麦全部拉到了5里地外的周岗粮管所。测水、过磅,定级三等,0.98元/斤,一手交粮,一手收钱,4802元落袋。虽然夏兴怀算了算账,一亩地种子、化肥、机械耕田、收割、灌水、人工等各项成本合算在一起要将近500元,种小麦的利润并不高,但毕竟这一季的劳累结束了。

  根据此前公布的《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国家继续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主产省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预案价格为国标三等白小麦每斤0.95元,国标三等红麦、混合麦每斤0.93元,价格比去年分别提高了5分钱和7分钱。但据记者了解,今年开秤后,多数地区小麦收购价格在1元/斤以上,价格较低的安徽等地,收购价格也高于最低收购价2—3分/斤,在优质麦比较集中的河南北部,部分优质小麦到厂价格一度达到1.20元/斤。截至目前,最低收购价预案仍未能启动。

  虽然开秤即见到高价,但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调查,由于山东、河南等地农民普遍的心理价位在1元以上,因此出现惜售和观望的现象。农发行客户一部总经理朱远洋分析,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导致种粮成本上升,农民售粮心理价位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呈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粮食价格逐年上涨,价格几次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农民认为先卖吃亏,因而不急于卖粮。

  朱远洋说,总体上看,虽然农民存在一定的惜售心理,但今年多渠道市场化收购仍然是夏粮收购的主要形式,目前参与市场化收购的企业心态相对理性,收购市场整体比较平稳。

  2麦价稳走

  今年小麦价格会呈高开稳走态势,后市有可能略有上升,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以省为单位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可能性不大

  在与粮食购销企业、农发行等有关人士座谈中记者发现,业内人士普遍感觉今年价格将呈高开稳走态势,后市价格可能略有上升,但不会出现暴涨,总体上看,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以省为单位启动的可能性不大。

  “粮食丰收——谷贱伤农”,一度成为难以打破的粮价“定律”。但近几年来这个“定律”逐渐被打破。粮食丰收,粮价也同步攀升。农业部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7年间,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增产累计2300多亿斤。同时,主要粮食价格也较7年前翻了近一倍。

  业内人士分析,粮食增产价格上涨,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加,供求关系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与此同时,种植成本上升、国家托市收购价格连续抬升等因素,客观上也促使粮价上涨。

  粮价为“百价之基”,对宏观经济影响巨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6月份,CPI达到同比上涨6.4%的新高,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在分析下半年的新涨价因素会怎样变化时,首先一条就是看粮食。物价上涨的苗头能否得到有效抑制,粮价起着基础性作用。

  国家统计局根据对夏粮主产区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统计,201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627万吨,比上年增加312万吨,增长2.5%。其中冬小麦产量11079万吨,比上年增产近212万吨。夏粮丰收对于保证国内粮食安全,有效调控国内通胀预期以及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实现今年中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小麦和面粉市场价格,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在继续安排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的同时,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选择部分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进行小麦定向销售,加工面粉及时投放市场,增加市场供给。这些政策都有助于传递稳定市场价格的信号,稳定市场心理预期。

  资金到位稳粮价。截至7月20日,农发行累计发放小麦收购贷款319.3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小麦310.9亿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少放贷款290亿元、少收小麦304.2亿斤。夏粮收购进度同比趋缓的主要原因是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没有启动,去年同期累计投放的最低收购价贷款达446.9亿元,支持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464.3亿斤。

  3卖粮不难

  目前各类收购主体收购意愿积极,可以满足农民售粮需要,不会出现“卖粮难”,如遇价格下跌,将以县为单位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的粮食流通新格局下,国有粮食企业是主渠道,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竞争、共同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达8.75万家,其中非国有市场主体约7万家。

  目前,小麦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各类收购主体收购意愿比较积极,业内人士认为可以满足农民售粮需要,总体上不会出现“卖粮难”问题。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国内粮食供求进一步趋紧,市场主体需求旺盛,特别是玉米价格上升,小麦替代效应显现,需求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种麦农民不会出现卖粮难问题。另一方面,即使小麦收购价格下跌,低于最低收购价,将会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以保护农民利益。

  记者留意到,今年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提出,在5月21日至9月30日预案执行期间,“以县为单位,当其小麦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核实确认后,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相关市县或全省范围内启动预案,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专家解读,此举有助于增强政策的灵活性,有助于更加及时地保护农民利益。因为目前的价格下在一个省的范围启动预案的难度很大,有可能在局部地区,以县为单位启动预案。

  近年来,粮食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国家政策性收购难以全面启动,部分地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于难以应对市场风险,无法入市收购。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创新粮食市场化收购支持方式,推动建立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粮食购销总公司、参保粮食购销企业等共同组建的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基金存于农发行存款账户,农发行按照基金总额的10倍向参保企业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通过全体参保企业捆绑式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了粮农丰收之后能增收。

  今年夏粮收购中,由于政策性收购尚未启动,市场化收购成为主流,信贷投放因此呈现出市场化收购占主导的特征。农发行积极支持市场化粮食收购,弥补了最低收购价预案不能启动造成的市场空白,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问题。截至7月20日,累计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255.1亿元,同比增加115.6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小麦246.4亿斤,占收购总量的79%,同比多收117.7亿斤,增幅为91%。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