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01:4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析建议iBond不宜追高 或成投机套利工具
李隽
“本来属于存款替代产品,如今是不是变成投机工具了呢?”一位债券交易员在通胀挂钩债券iBond(04208.HK)首日上市后,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叹。
iBond上周五首日挂牌上市,价格一度高达106.9港元,收盘报106.7港元,较每单位发行价高6.7港元,成交1.59亿港元。分析人士认为,较高的预期回报使得iBond受到追捧,而通胀预期见顶在即,加上现价已经较派息比率有溢价,不建议追高,而由于港元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使得港元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而iBond也可能成为投机套利工具。
申银万国(香港)联席董事郑家华向本报记者表示,iBond的回报比其他港元票据以及政府债券都要高,因此受到热捧,也为某些银行存款提供投资出路;如果美国继续“印钞”维持低利率,相信债券价格会维持在高位,而香港政府让债券上市也向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退出机会。
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则认为,iBond首日向好,而港股却下滑,反映投资者倾向选择避险工具,而香港现时的通胀率不足6%,即使是通胀率再上升,升幅也不会太高,iBond现价已经较派息率有溢价,预计iBond再升的机会不大,不建议投资者追高。
香港政府推出的iBond年期为3年,最低认购金额为10000港元,每6个月派息,年利率分为浮息与定息两种。其中浮息与香港通胀挂钩,定息则为1%,派息时采用较高利率。iBond持有人可以“场外交易”的形式与市场庄家、配售银行、认可交易商或其他人士买卖债券。香港政府提示,二手交易市场未必活跃,须留意市场风险。此前零售部分iBond的认购申请金额为131.57亿港元,为最终发行额100亿元港元的1.32倍。
一位债券交易员认为,iBond首日升幅已经反映潜在需求,除非投资者的通胀预期是6%甚至更高,否则未来接货者很有限,现在市场已经在讨论通胀到底什么时候见顶;而持有iBond的投资者是以收取利息为主,预计上市后成交金额会逐步减少。
他也称,香港政府推出iBond是出于提供稳定跑赢通胀的工具;然而由于香港不像美国那样有指标反映市场的通胀预期,iBond上市后走势更难预测,有可能成为机构的投机工具。
也有评论界人士认为,由于港元和美元挂钩,使得香港多数公司更愿意到流动性更强的美元市场发债融资,这对企业来说汇率风险近乎没有,联系汇率制度使港元债券市场发展受到限制,而现在香港只能选择发展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弥补;某些大户甚至通过借入美元来参与认购iBond,从而获得较高无汇率风险的套利。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