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04: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但是作为来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访问者,我常常在异域文化遗产面前感到汗颜。我们曾经拥有很多财富,但我们并没有珍惜并保留下来。
海潮漫过威尼斯广场
罗马整座城市如同被精心雕琢一样。窗户的四周、建筑的外墙角、外墙等等,你都可发现上华丽繁复的雕花、甚至是雕塑人像,寻找建筑上的小天使是件非常有趣味的事。我们一路驱车驶向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广场的正面的巴洛克式建筑是罗马市政厅,左右两侧分别是:卡比多里诺博物馆和康塞瓦托里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馆。
花时25年建造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正面的16根排列整齐的柱形使得它成为了广场上最为醒目的建筑。在建筑的最高处--柱形的顶端,你或许可以坐下,喝一杯咖啡,然后鸟瞰全城,大大小小的建筑、闪闪烁烁的河道、还有街上走动的人群,让人感觉置身画中,不愿抽离。在台阶的中央,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的骑马雕像。在脚边配着长剑,手中提着缰绳,骑在一匹蓄势待发的马上。而走进纪念堂,借着昏暗的灯光,穿过一道道拱形的门柱,望着两边的尊尊头像,那些历史人物昔日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叙述着一整段民族、国家的历史。
据说威尼斯广场每年都会被几次被海潮漫过的时候,我常常想象那令人惊讶的场景。陆地上的建筑被倒影在水面上,随着波动的水面而反射出粼粼的光线。我希望有幸可以看一看那一番别样的景色。如果说在罗马城2000多年的建筑群里,这只有100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广场不足一谈。那我觉得未必如此,地理位置使得它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那么简单,它还无声地记录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时期的过程——记录了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的过去和统一。
我想,建筑顶端的胜利女神和和平天使也在记录着眼下发生的将会被成为历史的现在吧。
虽然罗马帝国已经逝去,但是从建筑中不难看出曾经的辉煌。都说罗马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得以保存这与政府的意识、人民的意识分不开。早在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就颁布了罗马城文物保护的法令。对于那些本应保护的文物、建筑的官员,轻则罚以五十斤黄金,重则惩以笞刑,还要断其双手,以惩罚亵渎之罪。
试想,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之前的罗马皇帝、罗马人民就能有如此的文化保护意识,也不难怪“永恒之城”得以历史得以延续至今。然后,在20世纪意大利法西斯的党魁贝尼托·墨索里尼自诩为古罗马的继承人,拆除了大量位于罗马城的大量的中世纪建筑,为原本已成型的罗马城在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古典时代之后积淀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遗憾。
走进罗马的老城区,你鲜少可以发现与城市的整体风格不相协调统一的新建筑。因为在这里,新建筑的建造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过程,大多数的古建筑都是按照原貌进行修复。不论文物建筑还是历史片区,“点”与“面”的结合的保护造就了如今意大利人为之所骄傲的罗马城。
而在中国,重视单个文物建筑的整体情况使得整座文化城市失去了原先历史的原貌。着重关注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古寺、建筑,点状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忽视了整体的历史文物保护使得很多的文化遗产得不到妥善的保护。
古罗马斗兽场的历史张力
在威尼斯广场的东南面伫立着一座圆形的建筑--古罗马斗兽场——整个罗马帝国的象征。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斗兽场似乎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但是置身其中的我才切身感受到了历史的张力。
从遥远的地方望去,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增加了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建筑的变迁意味。全部由大理石包裹的四层建筑如今显得残破不堪,随处可见的孔洞和裂痕像一个个印记那样敲打在墙上。游客的入口处是一层断面,外墙到内墙的结构在这里被清晰的展现出来。门洞的顶部与地面的距离非常远,人站在其中显得十分渺小。入口处不远处,威严站立的是工作人员扮演的角斗士。黝黑的健康肤色的角斗士带着金色护面、带有刷饰的头盔、金色护胸盔甲和黑色皮质下摆。红色的披风给他增加了几分威武不屈的气质。
如今踏入角斗场,绕着环形的圈廊一圈一圈走,我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感觉像是踏着历史的年轮。角斗场从一层到三层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希腊经典柱体——多立克柱式、典雅的爱奥尼亚柱式和雕饰精致的科林斯柱式,第四层则为偏倚的半柱式围墙。仅用8年就完工,也被称为奇迹。
一次大火、两次地震、疏于保护,直到1749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自此,命运多舛的角斗场被良好地保护起来。直到如今,我们从废墟中读到是一个转盛至衰的帝国,是历经了一个个春秋的时代变迁。它虽然残破,但是恢弘。它既没有被修缮也没有被拆毁。作为游客,这就是我想要的,因为当我踏进斗兽场的那一刻,我就成了这20多个世纪的见证者。
18世纪的中后期,在无数文人的努力下,罗马城建立起了现代的保护理念。第一次的现代修复是在罗马遭受了三场地震之后,斗兽场产生了严重的倾斜,支撑也处于濒临断裂的状态。在当时意大利和国外选取的顶尖的艺术家组成了圣卢卡学院,专注于意大利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他们将保护和修复最小的碎块作为目标。尽管当时有人质疑那突兀扶墙破坏了其原生的美感,并为修补方案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今看到的修补方案极具意识的保护了历史的完整性。在外环的东端,你便可以见到当时部分被填补的门洞还有斜体的扶墙。门洞上岌岌可危的石砖,整面墙似乎要瞬间倒塌。修补工程将历史的那一瞬间凝固在了游客的眼前。
而角斗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现代修复则受到了法国人“完形”修复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回复了原有的建筑,但由于造价等原因采用的不同的材质。如今沿着外墙,材质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除了外墙部分,在角斗场的中间有一条外加的长廊,为了让游客更加清晰的看清角斗场的全貌。分离的结构使得它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同时,还可以在必要时拆除。
反观国内,那些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被一次又一次地剥夺生存的权利。武汉的叶挺24师师部旧址、杭州的明清时浙江省最高官府巡抚都察院所在地、天津的历史名街——五大道,内的历史建筑等等。仅仅在武汉,在近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被拆毁的历史建筑就有上百处之多。这无不让人痛心疾首。除了通过立法来保护,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