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15: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2200元“沉香”榨菜,398元“超高端”啤酒,118.8元“限量版”矿泉水……“天价”食品频频出现,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天价食品并不一定物有所值,更多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和商业炒作。(7月30日《北京晨报》)
天价食品的经常出现,这是有钱人的“专属”,却是老百姓的“痛”。
天价食品的背后蕴藏着老百姓的“心头之痛”———食品安全的“痛”。当瘦肉精、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冲击着老百姓脆弱的神经时,“天价食品”只不过是一根加重痛苦的稻草,它耀武扬威地显现,可老百姓却只能沉默不言。食品安全本该属于普罗大众,却成为“天价食品”的卖点,更成为富人的专属。这无论如何是让公众难以接受的。
有人说,“天价食品”有违常理。这其实是句废话,因为人人知道。问题是,监管部门要探究出“天价食品”背后的问题,其症结究竟出现在哪儿,该如何根治?一边是“天价食品”不断显现,一边是食品安全仍然陷入曝光———查处———再曝光———再查处的单项循环,如此纠结,自然无法断绝“天价食品”,相反,只会使“天价食品”越来越疯狂,更重要的是,会加重社会的断裂,使老百姓成为只能承受不良食品的群体。其实,老百姓担忧的并非是“天价食品”的天价,而是那种“天价食品”等同于“安全食品”的痛。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