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城市矿产”热度升级 回收渠道尚缺商业模式

2011年08月02日 06: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房田甜 北京报道

  核心提示:固废回收如今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头:城市矿产。矿产意味着具有掘金空间,投资界们已在悄然行动。

  固废回收如今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头:“城市矿产”。“矿产”意味着具有掘金空间,投资界们已在悄然行动。但回收、收集体系缺乏,成为发展掣肘。使得处理企业不得不进口“洋垃圾”。对于这座“金山”,完备的政策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时日。

  WALL们按照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恶劣环境的侵蚀,机器人们接连损坏、停止运动。

  这并不是现实,它只是美国科幻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发生的故事背景。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勤劳的机器人WALL们讲述的只是一个寂寞的故事;但对于管爱国而言,简短的几分钟背景陈述,已经形象地诠释了他正在进行的“大生意”:把垃圾“变成”自己的资源。

  “我们现在的发展面临两个很现实的问题,环境能不能承受得起,资源从哪里来。”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再生公司)董事长管爱国表示。

  虽然在多数人眼里,管爱国所从事的这项事业与“收破烂”仍未有太明显的区分,但这丝毫不影响越来越多嗅觉敏锐的人在此掘金的信心。

  “国外很多公司希望在中国的垃圾处理领域投入技术和资金,很多国内公司也有动力想进入此行业。”青云创投投资合伙人朱盾鸣表示,“我们会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做好可回收领域的工作。”

  在众多可回收领域中,朱则更青睐去寻找“城市矿产”的投资机会。所谓“城市矿产”,是去年由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概念,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具体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利用废钢铁、废塑料和废铜的量分别为8229万吨、1200万吨和220万吨;分别相当于开发了2亿吨铁矿石的矿山、3600万吨的大型油田和2200万吨的铜矿。

  尽管市场前景的诱惑巨大,但想要从中获利却也不是容易的事。“相对于其他清洁技术产业,我们对资金的需求相对不那么明显。”管爱国说,反而是“收集”体系是掣肘,即不同于地下矿产只要探明储量便可开发,城市矿产只有聚集了才具有开发价值。“回收资源才是最难的,这方面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没有。”

  技术设备以进口为主

  博弈结果常是合资公司亏损严重,外方公司却挣得盆满钵满

  尽管去年才加入青云创投,但固废垃圾回收处理对于朱盾鸣并不算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早在1995年,中国当时的环保意识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朱盾鸣已经作为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世界500强废物管理公司的中国首席代表,从事关于固体垃圾和固体废物的处理。

  “在环保、清洁技术领域中,有一个细分行业叫循环经济,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行业。”朱盾鸣解释,“传统行业里面的原材料都是有价的,要去买;而在循环经济里,原材料收进来的时候赚钱,卖出也赚钱,两头赚钱。”

  朱透露,目前正在关注一项把废旧塑料还原成汽油的技术,“而且是零成本,已经实现了。我们没有赶上第二轮,有意参与该领域某企业的第三轮投资”。

  实际上,仅针对废旧塑料的回收技术,目前市场上已经种类繁多。在形态上,除了将塑料还原成柴油、汽油,还可以将其转化为纺织品、玻璃等。

  “还可有更多的形态,但要看工艺的成熟度、经济效益有多高、技术含量如何、还有就是可持续的程度。”朱盾鸣补充。

  美林创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项目总监王昱捷也有同样的想法。美林创建于2002年在香港成立,目前还未在清洁技术领域有过实际项目的投资。或许是这样的原因,让王昱捷在甄别此类项目时十分谨慎。

  “我们很关注将废旧塑料分类为不同种类的塑料粒子的技术,也看了一些,但是目前还没有碰到很适合的投资机会。”王昱捷说。

  她的一个考虑是,很多技术在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之后,很难达到原生塑料的性能和参数。“要是在性能上还有缺陷,就很难说服客户去购买你的产品。”

  据管爱国介绍,我国每年利用的废塑料是1200万吨,在每年产生的1.6亿垃圾里面,塑料的含量还有约7%。总体来讲,废塑料循环利用的成本比新塑料要低,但是再生塑料的品质没有新塑料那么稳定。

  “怎么改性,品质都没有原料好。我们做废旧塑料加工处理,不知道为什么产品上就会出现小黑点。”一位废旧塑料加工企业的人士透露,废塑料名声不好听,导致许多厂家宁可花更多的成本选用新料。

  从技术上来讲,在加工塑料时,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就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国内企业很多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比重法,导致一些低端的塑料也都没有得到有效地回收利用。以四川省内江市椑木镇为例,这里的塑料集散量为60万吨,过去因为技术水平不够,这里二次污染和二次浪费的问题并不鲜见。

  因此,很多企业采取折中路线,选择引进国外的技术或者是与国外拥有相关技术的公司合作。

  广州广钢MBA塑料新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合资企业,其总经理王中元向记者表示,“我们引进了美国MBA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将很多混合的塑料种类迅速有效地分开。”

  管爱国也在接触一些类似的公司。他介绍,中再生公司在常州和内江投资的再生资源基地正与德国ALBA集团洽谈合作,引进其技术和设备。这家德国公司主要研发环保设备和技术,包括对垃圾的处理。

  据了解,不管是废旧塑料,还是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设备,目前比较好的还是要从德国和台湾地区进口。“中国内地自己的技术和设备还是少,而且中国内地的一些设备与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据一位接近中再生公司的人士透露,在使用了德国ALBA公司的技术之后,中方觉得他们的技术确实不错,因此也有了找其合作的想法。

  一位宋姓投资人却表示了对这类合资公司的忧心,“至少从投资的角度,相比于合资公司,我们更愿意去选择获得转让技术的企业。”

  他解释,合资公司最后利润都转让到外方的情况并不少见,外方版权拥有者或者技术持有者与中方合作完全是商业行为,就必然涉及利益的再分配。博弈的结果常常是合资公司亏损严重,外方公司却挣得盆满钵满。

  资源回收渠道瓶颈

  分类不细成为阻碍行业发展最大难题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中再生公司已经在华南、华东、中原、环渤海、东北和西南建立了六个区域性的回收网络,回收网点达到3000多个,各类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70多个,年回收再生资源能力达到600万吨。

  但谈及废旧资源回收,管爱国仍然感慨要将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城市矿产”资源搜集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与正规企业相比,小作坊回收加工可再生资源的人工、税收和环保成本要低很多,这往往导致了个体商贩在回收时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使得“正规军”反而“无米下锅”。

  “如果资源聚集了,再去延伸产业链,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附加值、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这些都能够做得到,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都可以拿来用,我们自己也可以去研发技术。关键是谁能把这些资源积累起来,这是比较困难的。”管感慨。

  因为可再生资源的收集不存在门槛限制,收集群体为大量的个体。仅在北京,就有约20万人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周边地区的200万人口从事加工利用。

  同时,我国的垃圾分类推行得并不彻底,直接导致收购层次很低、分类不细,使得资源回收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进口“洋垃圾”缘由?

  中国固废生产和回收利用基本是脱节的

  除了回收渠道不通畅,“城市矿产”回收的难度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分散性和混合型。

  “城市矿产”与原生矿不一样,后者经过上百年的开发经验的积累,在选矿、采矿和环境处理方面都有了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地下矿产虽然可能有伴生矿,但是一般有主导的产品。“城市矿产”却往往品种繁多,不同的产品对应着不同的再生资源。比如,汽车里面有金属、橡胶、塑料、玻璃等。

  此外,一些“城市矿产”,则是合成出产品容易,要分离却很难,而不分离价值又不大。

  据了解,台湾有规定,每开发一个新产品,必须注明产品报废以后怎么回收利用,如果不注明就不允许投入市场。

  但绿色生产力基金会董事长林志森则表示,从台湾的绿色产品设计政策推进的并非十分快,因为掌握设计技术的业者,如果没有十成把握,也不敢贸然对产品做改变,“政府这方面很难下功夫”。

  “我们的生产和回收利用基本是脱节的。”管爱国说。且不说产品在生产时没有考虑如何回收利用,因为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即使是同样一个产品也很难聚集起来回收利用。

  在这许多难题的阻碍下,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选择从国外购买质量更好的原材料。“国外的垃圾分类做得很细,而且给你的东西注明是什么一般就不会有假。”王中元坦言,“广钢MBA用作原材料的废旧塑料,大部分都是国外进口的。”

  但许多人也担心,这种做法却在客观上造成了“洋垃圾”进入中国市场。“进口洋垃圾在广东已经形成产业,以前都是外方运过来给中方钱,现在很多镇都是一条龙的分解,利润很大,已经变成中方主动出钱购买‘洋垃圾’。”前述宋姓投资人表示。

  “但手工分解方式却不见改善。”他补充,“多数小作坊,提取完值钱的金属,就将剩下的废液、残渣随意处理,非常不环保。”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垃圾出口之前做过处理,比如废旧电子产品的线路板中金银等贵金属,但是一些国家会把这些先留在国内。“人工成本较高的才会出口,资源性强的根本不给我们。”

  “如果国家把好关,进口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相比,还是后者对中国有利。”管爱国表示,“再生资源比原生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水、减少排放上的效果不是一点点,而是成倍的效果。”

  “进口废旧塑料确实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但是废钢铁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王昱捷表示,“如果一个公司有渠道进口到大量的废旧钢铁,我觉得还是可以投资的,它的炼钢能耗比铁矿石要减少30%-4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与所有投资人一样,认为“城市矿产”的加工行业更值得投资,但王昱捷却表示,废钢铁是个例外。“废旧钢铁的冶炼技术很成熟,而且钢铁的投资现在已经过剩,我们不会做废旧钢铁加工的投资。”

  投资效益待查

  垃圾处理定价权在政府,并不是纯市场化运作

  实际上,投资人不看好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的核心原因是,其产业链相对难以形成。与达成协议后就能大批量采购铁矿石不同,废钢铁的收购环节复杂,中间的管控成本相对难以控制;矿石炼钢和废旧钢铁炼钢的工艺不同,购入新的生产设备需要耗费相当的投资。

  “你建起一条生产线的前提,是原材料有保证,原料的来源至少是持续性的。”王昱捷表示。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截至2010年12月9日,以旧换新销售量和回收量双双突破3000万台。

  “国家的一些政策支持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更新换代使得废旧电子产品的量可能会增加。”王昱捷分析,“但中国有个特殊国情,很多城市里回收的电器并没有进入回收拆解行业,而是流入农村市场了,所以原料的保障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建成一条生产线,不可能只生产两三年,一旦原料供应出现问题,生产线就等于报废了。”王昱捷说。

  除了可再生资源的回收渠道和加工技术,北极光创投的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邓锋则表示要关注经济效益。“这个行业是靠政府推动,但如果光靠政府的补贴,经济效益不行的话,还是没有办法做。”

  他同时表示,因为垃圾处理的定价权在政府,并不是纯市场化的运作。“我们的投资,商业模式要有足够的市场化基础,然后再加上政府的政策的激励。”他解释,“全靠政策激励,对我们来说就太早期了。”

  实际上,因为再生塑料等产品的品质不如原生产品,导致了其目标客户的定位相当不清晰。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打印机的生产厂家,几个大的厂家都是。”王中元表示,“许多客户是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虑而使用再生塑料。”

  “在小家电生产最为集中的广东顺德和浙江慈溪,也是废塑料的聚集地,“小家电充分使用废塑料作为原料,使得成本很低,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管爱国坦言,“但很多工厂不愿意跟外界讲自己使用废塑料,怕影响产品的公信力。”

  “我们把PP塑料改性之后,送给海尔去做化验,完全可以达到新料的标准。但他们还是很慎重,只愿意跟我们探讨不跟人体、食品接触的塑料,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再生塑料。”一位再生塑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表示。

  对于和管爱国、王中元一样,准备着在“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上大展身手的一些民营企业来说,风投们的观望和客户的犹豫,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他们来说,这对行业的发展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找我们的投资人很多,但我们对于资金的渴望也不是很强烈。”北京一家从事可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人士坦言。

  这名人士表示,“收破烂”虽然听起来档次不高,但确是一个挣钱的行业。而且能够将资源回收做到一定规模的,一般情况下都有较硬的政府关系作为后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