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曙光:做“顶天立地”的超级计算“巨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07:52 来源: 经济日报

  假如没有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我们将无法在互联网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因为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搜索引擎将失去技术支撑;许多病人将在药物缓慢的研发过程中绝望地死去,因为不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快速模拟,科学家需要好多年才能从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种化合物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原来,这个也许从未谋面的大家伙竟同我们如影随形。

  随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已成为提高各领域创新能力和行业生产力的关键工具,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这一领域还一无所有,如今我们已跻身国际三大高性能计算大国之列。追溯从“后起者”到“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路,一个名叫曙光的公司战功赫赫。

  顶天:从“打破玻璃房子”到世界前三

  “曙光有强大的创新基因。”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说,“也许论规模我们不如跨国企业大,论投入的绝对数我们也比不上他们,但是挑战越大,我们的创新动力越足。”

  不久前,曙光公司在复旦大学与IBM竞争投标,后者出价1125万元,曙光出价1100万元,二者相差仅2个百分点。这种差距如果发生在几年前,评委一定毫不犹豫选择IBM,但这次评委们一致选定曙光。很显然,这一次曙光不是凭“性价比”胜出。创新已成为曙光获得竞争力最重要的手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钻研高性能计算机已近半个世纪,硕果累累,我国却还一穷二白。由于没有能力制造自己的高性能计算机,我们只能花巨资进口。国外生产厂商以“技术保护”为由,将设备安装在透明的玻璃机房中,机房钥匙由国外技术人员控制,并明令禁止中国人入内。“玻璃房子”的耻辱让科研人员刻骨铭心。

  为了追赶国际步伐,1990年,国家863计划建立国家智能机研究开发中心,从而组建起了一支攻关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队”。“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妄自菲薄,临渊羡鱼,忍受‘玻璃房子’的耻辱;要么奋发图强,退而结网,面对强手勇敢拼搏去争一席之地。”时任开发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曙光公司董事长的李国杰院士回忆说。

  曙光公司正是后者的产物。1992年,863计划投入200万元研制曙光一号,1995年以曙光一号知识产权为基础成立了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可以说,曙光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自主创新、服务国家的使命。对李国杰来说,曙光一号的研发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研发小组到美国硅谷进行封闭式开发。我们生活的小院离办公处有20分钟的车程。为争分夺秒,大家决定就在客厅工作。整整11个月,我们甚至没时间逛逛附近的街道和商店。”1993年5月,被誉为“争气机”的曙光一号诞生,运算速度每秒6.4亿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863计划持续不断的支持下,曙光在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道路上,从学习、追赶直至领先:

  1995年,曙光1000诞生,每秒峰值运算速度达25亿次;

  2004年,曙光4000-A成为第一台运算速度排名世界前十位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

  2008年,曙光5000的每秒峰值速度达到233万亿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可以独立研发、制造超百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2010年,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诞生,每秒峰值达3000万亿次,运行一小时相当于普通电脑运行3年,位列世界第三。

  历经15年,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120万倍,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和技术能力已经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由外国人掌控计算机大门钥匙的“玻璃房子”时代一去不复返。

  凭借一项又一项重大突破,曙光公司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三次获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可以说,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和忘我投入的工作态度成为曙光人“创新基因”的不竭源泉。

  立地:在市场应用中扎根普通用户

  曙光不仅推出五年免费服务,还想尽办法帮助用户解决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010年10月,中国高性能计算TOP100数量份额排行榜发布。曙光公司蝉联冠军,共有34套高性能计算机入选,较2009年的27套增长了四分之一。“这34台机器中的每一台都是我们从IBM、戴尔、惠普等巨头嘴里抢出来的。”曙光公司副总裁邵宗有颇为感慨。

  曙光人明白,尽快实现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应用,才能使企业从创新中获得最大收益。为此,曙光选择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在技术研发和机器性能上追求世界最高水平,而在市场应用中牢牢扎根普通用户,切实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现在,从神舟飞船的发射基地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遍布世界各地的勘探计算机房,从我国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上海超算中心到许多大学的网络控制室,都能看到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身影。

  “高性能计算机的使用、管理、维护都比较复杂,不知道如何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是许多用户一开始不愿购买的重要原因。”曙光“应用立地”的一大秘诀就是采用“服务超越”策略。邵宗有解释说,“很多跨国公司只提供一年的免费服务,其余时间要收取高昂的服务费,几年下来,仅服务费都能购买一台新机器。而曙光不仅推出五年免费服务,还想尽办法帮助用户移植应用、设计方案,解决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做一个用户就不能让他跑掉,那就必须让他用得好,要让用户用得好,就必须对计算机的行业应用特别了解。”为确保产品研发契合行业需求,2005年,曙光组建起一支特别的队伍——技术支持中心。这是曙光公司规模最大的部门,一共有70多名工程师,清一色的博士,但没有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专业遍及生命科学、水利、教育、电力、气象等各个领域。他们所做的,就是和用户一起研究如何让行业应用在曙光的计算机上运行得更好。

  比如,在高性能计算应用最广的石油勘探领域,客户曾经遇到一个难题,高性能计算机由于体积巨大,只能固定一处,而勘探地点却遍布沙漠深海,庞杂的数据来自四面八方,传输路程长,耗时多。曙光的石油工程师就想,能不能造一个小巧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适合放在车上,在哪里勘探,就在哪里处理数据。2009年,地震资料现场车诞生,供不应求,助力曙光占领大片市场。

  又比如,在为机场的天气预报中心设计计算机时,曙光的工程师了解到,气象专家并不懂如何操作高性能计算机,于是就设计出气象专用“傻瓜机”,将卫星上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卫星云图,一目了然。

  再比如,为降低成本和功耗,曙光5000采用了各种节能部件和技术,一台机器一年就能为用户省下1000多万千瓦时电,而且这种具有百万亿次运算能力的机器占地还较小,只需两排机柜,只要一个教室大小的房间就可以装下。

  过硬的技术,加上优质的服务和对应用的不懈追求,使曙光赢得了一场又一场与国际高手的较量。“十年前,我去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几千平方米的机房,主要都是国外的高性能计算机,没有一台曙光的。现在这个公司的机房又增加了一个,面积翻番,基本上都是我们的机器。”邵宗有自豪地说,“曙光已经成为市场信任的品牌。大家相信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我们的人,还有我们的未来。”

  转型:从硬件制造商到云服务提供商

  在深圳云计算中心,已经有大量客户排队等待“星云”的到来。

  云计算被认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它把过去分散在各处的信息整理汇总,方便人们随时获得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大量信息数据的集中,需要更为可靠的硬件系统来保障信息安全,某些领域对信息安全的要求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因此,建立一个我国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投身云计算服务,是曙光面向未来布局的一颗重要棋子。“云计算的核心是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其次需要大规模、低成本的存储系统;第三需要可靠的冷却系统、机房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是曙光多年来一直埋头做的事情。”历军认为,云计算时代是曙光必须把握的发展机遇。

  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应运而生。它在面向传统科学和工程计算的同时,还将偏向信息处理、信息存储等云计算以及云服务等生活化应用。据了解,“星云”将于今年底交付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该中心还拥有另一块牌子——深圳云计算中心。继2009年与成都市政府联合建设了国内第一个规模化实用化的云计算中心后,曙光公司已在北京、无锡、郑州等重点城市布局了多个云计算中心。“未来,我们还会建5至10个区域的云计算中心,不仅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还会使越来越多的百姓受惠于‘云时代’。为用户提供全套的‘云服务’标志着曙光由一个专业制造服务器硬件产品的设备制造商开始向提供云计算软硬件平台的服务商转变。”历军说。

  转型为公司的运营提出了新课题。“盈利模式对云计算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邵宗有说,“以成都云计算中心为例,以前政府每年要花6000万元购买IT基础设施,而我们只要2000万元就可满足政府的IT需求,仅此一项就为政府节省了4000万元。而2000万元可以帮助曙光公司度过运营初期最艰难的日子,然后随着实力增强和影响扩大,再不断挖掘中小企业用户。”“对于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用户,我们采用租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一把钥匙’,他们不必再花费巨资建设和维护设备,只要‘拎包入住’,把他们的软件安装到云计算平台上就可以直接运行。”据了解,在深圳云计算中心,已经有大量客户排队等待“星云”的到来。

  李国杰提出:“国家‘十二五’规划为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面对未来的变革和竞争,曙光还需实现两大跨越:一是技术,二是管理。我们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推进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研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我们还将努力提升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向国际最高水平努力。”

  我们相信,曙光将在更宽广的舞台上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服务,并最终成为照耀世界的灿烂曙光。

  图1为曙光“星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曙光公司提供)

  图2:2010年11月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颁奖仪式上,中国曙光公司研制的“星云”高性能计算机位居第三。 新华社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